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胃癌细胞株SGC7901,探讨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p38MAPK)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抗炎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在不同的时间,体外作用于人脐静脉细胞(HUVECs)、胃癌SGC-790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65核转位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MAPK/P-p38MAPK、p65/P-p65及Caspase-3/P-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地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一定程度地减少胃癌细胞SGC-7901p65核转位发生;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38MAPK、p65蛋白的表达随着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浓度的提高而减少,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结论通过p38MAPK调控p65来激活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是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发挥抗炎和抗癌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葛琳仪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葛琳仪教授治学严谨,悬壶55载,学验俱丰,尤善治脾胃病、肺病、老年病、疑难病。其基本学术思想是“三位合一,多元思辨”、“谨守病机,正本清源”、“用药简练,衷中参西”。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以烧心、反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疾病,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范畴[1],其病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食管,与肝脾息息相关。葛教授在治疗脾胃病时以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为大法,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佐以“清”法。现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人耐长春新碱胃腺癌细胞SGC-7901(vincristine-resistant gastric cancer SGC-7901 cells,SGC-7901/VCR)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温郁金醇提物逆转人胃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对SGC-7901/VCR耐药性进行鉴定,50只BALB/c裸小鼠,采用组织块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皮下移植瘤模型,2-3周后选取瘤体大小相近裸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组,温郁金低、高剂量组及温郁金低、高剂量联合VCR组,共6组,每组6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m L/kg,2天1次;VCR组给予腹腔注射VCR 0.28 mg/kg,2天1次;温郁金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灌胃相应药物1.4、2.8 g/kg,1天1次,1次0.2 m L;温郁金低、高剂量联合VCR化疗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温郁金(1.4、2.8 g/kg)联合VCR(0.28 mg/kg,2天1次);各组均为14天。观察各组瘤体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体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定位及表达。结果 SGC-7901/VCR对VCR、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及顺铂(DDP)均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对VCR耐药性最强。SGC-7901/VCR脱药培养后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各组荷瘤裸鼠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以温郁金高剂量联合VCR组体积最小。与模型组、VCR组比较,温郁金高剂量联合VCR组较瘤体明显缩小(P〈0.05),其抑瘤率(51.56%)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VCR组灰度值升高(P〈0.05),温郁金高剂量组、温郁金低、高剂量联合VCR组中P-gp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减低(P〈0.05)。与VCR组比较,温郁金低、高剂量组及温郁金低、高剂量联合VCR组P-gp的灰度值均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温郁金高剂量组、温郁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FC)在不同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UC病例143例(UC组)及同期非炎症性肠病肠道疾病组108例(对照组)。ELISA法测定两组FC浓度。UC组进行临床活动度分级、内镜评分和中医辨证。评估FC与不同证型UC患者临床活动度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价FC诊断不同证型UC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及内镜黏膜愈合的价值。结果 UC活动期患者FC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P<0.05)。在不同证型患者中,脾肾阳虚型FC浓度最高,但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与UC临床活动度分级和内镜评分均呈正相关(r=0.670,0.592, P<0.05)。在各证型中,热毒炽盛型FC与临床活动度分级相关度最高,而脾肾阳虚型FC与内镜评分相关度最高。FC判断UC临床活动及黏膜愈合的性能均中等,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和0.839,FC取截断值(cut-off)分别为164 μg/g和 154.5 μg/g时,判断临床活动和黏膜愈合的总准确度最高。其中,脾肾阳虚型FC判断临床活动和黏膜愈合的价值均最高,AUC分别为0.928和0.903。结论 FC浓度可客观反映UC临床疾病活动及内镜黏膜愈合情况,其中在脾肾阳虚型中预测意义最大,可协助临床评估和中医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