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125例3岁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125例TOF患者行根治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74例.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心包感染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TOF根治术患者的年龄宜减少,术中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及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胸腺肽α1(thymosin alpha-1 Tα1)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性gp130(sgp130)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10例HCC经Tα1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血清sIL-6R、sgp130的动态改变。结果:PHC患者血清sIL-6R、sgp130水平较对照组(NC组)明显升高,Tα1联合TACE治疗后PHC患者生存率提高,治疗结束后sIL-6R、sgp130水平较单用TACE明显下降,结论:监测sIL-6R、sgp130水平能反映HCC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判定预后;Tα1联合TACE能提高患者生态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 ,随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疫苗抗瘤应用研究的开展 ,DC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DC在体内数量少 ,分布广 ,除角膜、心和脑外 ,各组织中均可测到典型的DC。近年来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产生大量DC的成功 ,为其功能及分化状态的深入研究以及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1 D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1986年Langerhans发现的皮肤Langerhans细胞 ,即为最早的DC前体。树突状细胞是Steinman和Cohn等 1973年从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发现的 …  相似文献   
6.
邓业巍 《中国保健》2005,13(24):16-17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89-2002年收治的154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54例中,术前确诊143例(92.9%),误诊11例(7.1%).非手术治疗31例(20%),全部治愈;穿孔修补术35例(28.5%);胃大部切除术88例(71.5%);术后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再穿孔、吻合口瘘等近期并发症. 结论术前X线、B超及腹腔穿刺联合应用可提高溃疡穿孔的确诊率,胃大部切除术与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术或非手术治疗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7.
人体生物全息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张颖清教授提出的生物全息律为理论依据,采用全息穴区,以不同组合经穴和不同组合手法,应用于医疗实践.近年,接诊1926人,有效率达98%,取得了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促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9.
赵丹  张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11):1525-1529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黏附分子1(CEACAM1)在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水平及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76例甲状腺癌患者、4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和38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EACAM1水平,同时检测所有入组样本的癌胚抗原(CEA)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分析外周血CEACAM1水平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制作ROC曲线,比较CEACAM1、CEA、TG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EACAM1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547.11 ng/mL vs.469.77 ng/mL、369.04 ng/mL,均P0.05)。血清CEACAM1水平与甲状腺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血清CEACAM1水平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性97.4%,特异性80.3%,CEACAM1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CEA和TG。结论:血清CEACAM1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及其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117、神经巢蛋白(Nestin)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2年5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切片,随机选取其中5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HER2均为阴性者,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普通乳腺癌组织5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实验组和对照组切片组织中CD117、Nestin的表达情况,分析CD117、Nestin在TNBC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实验组CD117、Nestin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TNBC组织中CD117、Nestin的表达显著上调,与TNBC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