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医学序贯试验及cpd分析方法,对22例静脉途径输注5-Fu病人发生注药静脉出现静脉炎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静脉途径慢速静滴5-Fu的注药方式易引起静脉炎,且发生程度较重。提示:5-Fu对注药静脉的刺激性与药物接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蛋白在各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胃癌组织高于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P <0 .0 5 ) ,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织 (P <0 .0 5 ) ,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组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胃癌组织 (P <0 .0 5 )。结论 :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转移预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1986年7月~1987年12月采用顺氯氨铂、丝裂霉素、平阳霉素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41例。完全缓解6例(14.6%),部分缓解17例(41.5%),微效9例(21.9%),稳定4例(9.8%),无效5例(12.2%)。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CR+PR)56.1%,总有效率(CR+PR+MR)78%,中位生存期7个月(2—32个月)。毒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脱发、发热、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治疗食管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李醒亚  申淑景  王瑞林  樊青霞 《癌症》1999,18(3):327-329
目的 观察国产紫杉醇(紫素,TAX)单药,与顺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用从我国红豆杉吕提取的TAX治疗Ⅲ,Ⅳ期食管癌,单药治疗食管癌:TAX150~175mg/m^2静滴3小时,每3周一次,共2周期。TAX/DDP/5-FU联合化疗:TAX135mg/m^2,iv;DDP每天25mg/m^2第1~3天静滴,5-FU每天500~750mg/m^2第1~5天静滴,联合化疗每28天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鲨鱼软骨中分离纯化血管生成抑制剂(CDAI)并对其性质加以研究。方法2MNaCl抽提;CM-SephadexC-50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50凝胶层析。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度鉴定。MTT法测定CDAI对1H11内皮细胞的作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CAM)观察CDAI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得到电泳纯的CDAI,分子量为36280,CDAI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的抑制作用,0.65mg/L时对1H11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50%。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显示CDAI对血管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鲨鱼软骨中含有血管生成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生长,对具有病态血管形成的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顺氯氨铂、鬼臼乙叉甙和平阳霉素联合治疗食道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应用顺氯氦铵(DDP),鬼臼乙叉甙(VP—16)和平阳霉素.(PYm)联合治疗33例中晚期食道癌病人。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审,微效(MR)11例,缓解率(CR+PR)45.4%,总有效率(CR+PR+MR)78.8%。本方案非随机分组分为大剂量DDP组:大剂量DDP组的缓解率(40.9%)低于小剂量DDP组的缓解率(54.5%),而总有效率大剂量DDP组(81.8%)高于小剂量DDP组(72.7%)。中位缓解期7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冷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用消癌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101例,结果缓解率为5.94%,好转率11.88%,瘤体稳定率53.46%,副作用轻微。提示该药可作为一种抗癌中药用于中晚期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大肠肿瘤和移行粘膜的免疫组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晏梅,梅其达,黄孝立,李淑云,赵阿红作者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癌胚抗原(CEA)对28例大肠癌及6例腺瘤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以观察比较癌组织、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989年2月~1991年1月治疗60例晚期食管癌,随机分为综合组(DFP+放疗)30例和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照射方法相同。1a、3a生存率,综合组为70.0%,26.7%;单纯放疗组为46.6%,10.0%。近期功能改善,X线表现及1a、3a生存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综合组的毒性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但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被患者耐受。提示综合疗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依托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我国13个省、直辖市地区的16家三甲医院中收治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10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胆管损伤病人占16家医院同期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0.104%,其中男44例,女61例,年龄50.0(25~76)岁。其中损伤与修复手术在相同医院完成者34例(32.4%),在外院发生胆管损伤后转入者71例(67.6%)。胆管损伤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发热和黄疸。所有病人中治愈率为88.5%,其中20%须行多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病死率0.95%。损伤后早期(48 h内)手术效果优于48 h以后修复者。发生损伤后首次修复失败再转入的病人治疗效果最差,均再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须根据损伤原因、部位与程度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首次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