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柴胡四金方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柴胡四金方治疗,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结石大小、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8%(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四金方能改善胆结石患者右上腹疼痛、恶心、口干口苦等临床症状,缩小结石大小,促进结石排出,并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七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中心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及安慰剂组。观察组口服七蕊胃舒胶囊,对照组患者口服三九胃泰胶囊,安慰剂组患者口服安慰剂,3组均为4粒/次,2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28 d。观察用药后各项症状的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脘疼痛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糜烂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其中,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记录,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蕊胃舒胶囊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带状疱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取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更昔洛韦和维生素B1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2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氦氖激光治疗对于恢复带状疱疹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丹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疗效,且基于胆汁酸合成、转运及代谢、纤维化、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方面进一步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肝病科收治的肝胆湿热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128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辅以复方丹黄方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证候积分、肝功能和不良反应状况,且对胆汁酸合成、转运及代谢相关参数、纤维化指标、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或失访2例,观察组脱落或失访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胁肋疼痛、脘腹闷胀、倦怠乏力及皮肤瘙痒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6%(5/62)、4.76%(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汁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调肝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2例HBV-LC患者分为“化浊调肝”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调肝健脾汤,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四项、Fibrotouch肝脏硬度测量值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CⅢNP)、Ⅳ型胶原(C-Ⅳ)、肝脏弹性指数、IL-17A、IL-6水平在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10水平在治疗后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化浊调肝健脾”法则治疗HBV-LC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 Hz)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6例Hz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维生素B1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止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维生素B1联合氦氖激光治疗Hz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补体系统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84例,中医证型中64例为脾肾阳虚型、52例为气滞湿阻型、68例为肝肾血淤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上述对象NK细胞和T细胞亚群含量,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NK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型又低于肝脾血淤、气滞湿阻型,脾肾阳虚和肝脾血淤型患者CD4~+、CD3~+、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和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肝脾血淤及气滞湿阻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低于对照组,脾肾阳虚及肝脾血淤型患者血清补体B因子、C_3、C_4含量又低于气滞湿阻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其血清内补体与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改变程度不一致,这和患者中医证型有关,这为中医角度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及免疫状况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