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单兆伟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名中医,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优秀中医人才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从医近60年,师从孟河学派名医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不仅在脾胃病方向造诣深厚,在肝胆系统疾病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辨证特色,笔者有幸跟随单老试诊数年,特此记录以下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七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中心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及安慰剂组。观察组口服七蕊胃舒胶囊,对照组患者口服三九胃泰胶囊,安慰剂组患者口服安慰剂,3组均为4粒/次,2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28 d。观察用药后各项症状的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脘疼痛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糜烂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其中,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记录,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蕊胃舒胶囊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理论分析、临床研究2个方面,就近年国内学者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在老年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及保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为运用中医理念进行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制备细胞悬液,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干预,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含有0.39、0.78、1.56μg/mL复方共同孵育。采用CCK-8法检测BMSCs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BMSCs迁移趋化能力。另设复方各剂量组联合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激酶抑制剂U0126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促进BMSCs增殖和BMSCs迁移数目增多(P0.05),且复方中、高剂量组促BMSCs增殖作用优于复方低剂量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各剂量组ERK和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且能被U0126抑制(P0.01);与复方低剂量组比较,复方中、高剂量组ERK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健脾补肾、清肠化湿方能促进BMSCs的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ERK/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有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RE)、Barrett食管( BE )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on erosive reflux disease , NERD)3种类型,其主要症状为烧心、反流,有时还会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表现,如嗳气、恶心、胸痛等,有的 GERD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食管外症状,如哮喘、咽喉炎等[1]。 GERD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中医学吞酸、胃反、吐酸、胃痞、胸痹、嘈杂等范畴,但因患者个体体质存在差异,医家的各自行医经验不同,各医家收集的病例以及辨证分型依据亦有差别,因此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多样性。现将近10年来中医对GERD的辨证分型研究概况进行分析,以研究GERD的证型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清热利湿方(黄连、黄芩、葛根、薏苡仁、马齿苋、煨木香、白芍、败酱草、红藤、炙甘草)为主方临证加减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临床缓解率及有效率、改良Mayo评分及内镜亚评分、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中医证候疗效等,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缓解率(77%)高于对照组(43%),临床有效率(97%)高于对照组(70%),肠黏膜愈合率(77%)高于对照组(5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97%)对照组(73%);改良Mayo评分及内镜亚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发现,治疗组可有效缓解中医各个主症与次症(P<0.05),对照组可有效缓解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小便短赤(P<0.05),但对口干口苦、肛门灼热无明显疗效(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利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有明显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  相似文献   
8.
许珊珊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66-167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8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实施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38例患者36例套扎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4.7%,随访1~3个月,未有近期出血;1例术后进食时套扎圈脱落引起再出血,再次急诊行套扎术后止血成功;1例术后翻身时诱发大出血死亡.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成功率,降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有效性,已经被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对疗效的现代科学机制的研究,也被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所揭示。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汪银莹  顾勤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胆汁反流,且大多与酸反流并存.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在胃气上逆、脾失运化,临证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或疏肝清热,或健脾益气,或宣肺降逆,或降气化痰,或滋阴清热等.顾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肝胃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上逆,故治疗时以调气机之经方小柴胡汤,可疏利三焦,调畅气机,疗效较好.此外,临证中见肝肺气逆证,如:咽中堵塞感或异物感,但饮食下咽无碍,可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