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基于人文关怀理论之上,能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减轻患者消极心理,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其与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疾病并列为全球最致残慢性疾病[1],是目前医学界重点关注与防治病种。中医药特色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在改善急性发作期症状和预后方面独具优势[2]。中医学说“络病”理论肇始于《内经》,经近代医家及研究者共同努力,目前共识认为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及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符为民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精研《内经》之旨,参悟诸子百家学说,在疑难杂病及中医内科急症诊治方面极具造诣,临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符教授结合“络病”理论治疗偏头痛,见解独到,疗效确凿,同时又“不失人情”,体现大医本色。兹从病因病机、效验效方、特色用药及调摄护理几个角度介绍符教授临证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方药组成 :炙甘草 9g,党参 9g,生地 1 2 g,阿胶9g(烊冲 ) ,小胡麻 9g(杵 ) ,麦冬 9g,淮小麦 30 g,大枣 1 0枚 ,生龙骨 1 5g(先煎 ) ,生牡蛎 30 g(先煎 )。每日 1剂 ,水煎 ,分 2次服。每周随访 1次 ,心脏听诊 2分钟 ,全导联心电图监测 ,3个月为 1疗程。笔者治疗 40例 ,其中室性期前收缩 2 4例 ,房性期前收缩 6例 ,交界性期前收缩 2例 ,多灶性期前收缩 8例。结果 :显效 1 8例 ,有效 2 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5%。复脉汤加减治疗期前收缩$江苏民政康复医院@李小州…  相似文献   
4.
冯德春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262-626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硬膜囊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曲安萘德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硬膜外腔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疗效显著,临床治愈率高,优于其他药物治疗,本法在选好适应证的基础上,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不受条件限制,而且对病人痛苦小,花钱少,病人乐于接受等优点。笔者门诊工作中遇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经用利多卡因、曲安萘德注射液硬膜外腔封闭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洪晶 《内蒙古中医药》2014,(32):F0003-F0003
<正>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指脑组织在受到放射线照射后,并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神经元变性、坏死而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P主要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发生,由Fisher等人在1930年首次报告:研究显示放射后脑损伤症状多样,在首发症状及常见症状中占前三位的均是球麻痹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及头痛~[2]。我科2013年收治有1个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同仁的重视。1临床资料患者魏某某,男性,61岁,"头痛反复发作2月余加重伴四肢乏力3d"于2013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2013年7月鼻咽癌复发于肿瘤专科医院治疗,2013年7月~2013年10月行放射治疗,术后头痛反复发作,2013年12月16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11-214
目的探讨成人疝气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成人疝气患者118例,59例患者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为对照组,59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为观察组,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3.2±5.6)min、术中出血量(27.3±4.0)m L、术后住院时间(5.0±0.8)d少于对照组(68.7±4.8)min、(35.8±3.1)m L、(7.7±0.9)d。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6.4±2.7)h早于对照组(134.6±11.8)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1.1±0.2)分、并发症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1.8±0.3)分、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疝气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莉  田野  于心珂 《西部医学》2011,23(1):12-16
目的探讨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注射液对大鼠腹膜局部保护作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180-200g)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0ml;B组为腹膜透析组,每日用4.25%的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20ml;C、D组为丹参酮低、高浓度组,每日分别用含丹参酮浓度为50mg/L和100mg/L的4.25%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20ml。于实验第30天在腹腔注射用药2小时后杀检动物。取腹主动脉血2m1和透出液1ml。测定并比较四组大鼠其透出液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同时取壁层腹膜组织行光镜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透出液及血清GSH、T—SOD明显降低(P〈0.05)、MDA明显升高(P〈0.05)。C、D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GSH、T-SOD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透出液MDA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D组表现最为显著。即丹参酮治疗组大鼠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与透析液中加入丹参酮浓度呈负相关(P〈0.05)。壁层腹膜HE染色显示,与A组比较。30天时各组壁层腹膜组织均明显增厚,有大量胶原沉积,其中B组最为显著。结论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可出现透析大鼠腹腔液及全身高氧化应激状态,可导致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在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对体外腹膜透析液中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和腹膜纤维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丹参酮IIA的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提示丹参酮IIA具有潜在延缓腹膜透析伴发腹膜纤维化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7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DCS组(n= 26)、MT组(n= 26)和联合组(n= 26),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阳极tDCS、MT和tDCS联合MT。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CL)、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CL和CMCT,以及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 > 2.609, P < 0.001),联合组优于tDCS组和MT组( P < 0.05)。 结论 tDCS和MT均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压干预对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采用1:1:1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30例,在中风常规药物、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以及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耳压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照1组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照2组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无效刺激),治疗半个月后比较3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和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6.6%,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耳压干预可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在明显改善抑郁程度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 2年来 ,我们应用针刺治疗中风后遗半身不遂 45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5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 ,其中男 3 0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3 0岁 ,平均年龄 49.5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 2个月 ,平均病程 2 .45年 ,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诊断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 2 5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2 0例 ,左侧偏瘫 2 4例 ,右侧偏瘫 2 1例。2 治疗方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上肢取肩、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随证加减 :肢麻无力或痉挛 ,加八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