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在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COX.2:71.95%(59/82)比8.54%(7/82),z。=68.56,P〈0.001;Ki-67:64.63%(53/82)比13.42%(11/82)。X2=45.20,P〈0.001]。②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TNM分期(cox.2:rs=O.349,P〈0.05;Ki.67:rs=0.305,P〈0.05)、淋巴结转移(cOx-2:rs=0.336,P〈0.05;Ki-67:rs=0.419,P〈0.01)、脉管侵犯(cOx-2:rs=0.235,P〈0.05 ki-67:rs=0.461,P〈0.01)及组织学分级(cox-2:rs=0.434,P〈0.01;Ki-67:rs=0.378,P〈0.05)均呈正相关;Ki.67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rs=0.365,P〈0.01),而COX.2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rs=0.135,P〉0.05);COX-2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皆与患者是否绝经无关(cox-2:rs=O.172,P〉0.05;Ki.67:rs=0.163,P〉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幻.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s=0.475,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Ki.67的表达均增高,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可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COX-2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I~III期TN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32例行直接手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与术后的辅助化疗均采用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分析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获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生存率情况。 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1例患者术前总获益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达61.29%(19/31);3年内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者新辅助化疗组13例(41.94%),术后辅助化疗组22例(6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5,P<0.05)。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38%、25.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71%、9.78%,新辅助化疗组两者均明显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χ2=4.870,P=0.027;χ2=7.469,P=0.006)。 结论:蒽环类为主序贯紫杉类方案的新辅助化疗能使TNBC患者明显获益,且远期疗效优于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脑梗死(DACI)与血糖、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30例DAC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45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NDACI)作对比分析.结果DACI与NDACI相比在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及CT检查结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DACI应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等危险因素,适当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等治疗,以改善DACI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实验挖掘地锦草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文献检索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Cytoscape 3.8.0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AutoDockVina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15个主要活性成分和38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53个分子功能条目,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糖核酸聚合酶II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受体配体活性、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KEGG 通路富集分析得到 89条信号通路,主要包含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发现槲皮素、山奈酚、4'',5-二羟基黄酮与关键抗类风湿关节炎靶点蛋白结合较好,4'',5-二羟基黄酮与AR靶点形成最佳结合。结论 地锦草主要通过PTGS1、AR、DPP4、HSP90AA1、RELA等靶基因对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及相关功能进行调节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我院通过健全三级护理管理体制、完善制度、制定流程、强化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1986年6月~2006年6月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8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痊愈43例,随访4mo~12a,7a内无再出血,无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好转.3例出现顽固性腹水,2例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childC级术后1wk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随访病例中,3例术后7a复发性出血.结论 该术式止血效果确切,能防止术后再出血,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和条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常规肠镜与色素内镜对近端结肠(盲肠至结肠肝曲)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行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染色),每组100例。统计患者的近端结肠病变检出情况(数量、大小、形态及病理),对比两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结果 两组共检出息肉47个,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为21.00%,高于常规内镜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内镜组直径<5 mm息肉数量高于常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瘤、高危腺瘤、扁平腺瘤检出个数以及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色素内镜可显著提高直径<5 mm近端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以及腺瘤、高危腺瘤和扁平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持式动态心电记录仪(SnapECG)对于常见不同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其在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9月—2019年12月经12导联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用12导联心电图和SnapECG同时采集患者心电图,以12导联心电图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SnapECG对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73例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180例(48.3%),缓慢型心律失常193例(51.7%)。SnapECG对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9%和98.2%,对常见缓慢型心律失常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100.0%。SnapECG对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诊断灵敏度欠佳(分别为75.0%、50.0%、13.0%),对其他常见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达83.3%~100.0%;对各类常见快速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达88.5%~100.0%。结论:SnapECG对常见不同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断特异度高,与P波相关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HER-2阳性乳腺癌,特别是HER-2阳性局部晚期年轻乳腺癌患者,推荐采用PCH方案(紫杉醇+卡铂+曲妥珠单抗)行新辅助治疗。然而,临床中常用的溶剂型紫杉醇被聚氧乙稀蓖麻油包裹,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骨髓抑制及外周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探讨改良PCH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首诊HER-2阳性局部晚期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首诊HER-2阳性局部晚期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18~40岁)。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应用PCH方案(PCH组)与改良PCH方案(改良PCH组)行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化疗6个周期化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均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继续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满1年,对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与总生存(OS)进行比较。 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PCH组30例,改良PCH组3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新辅助治疗后,PCH组患者临床完全缓解(cCR)6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改良PCH组患者cCR 14例,pCR 8例,PR 10例,改良PCH组的cCR、pCR率均明显高于PCH组(43.8% vs. 20.0%,χ2=3.997,P=0.046;25.0% vs. 6.7%,χ2=4.098,P=0.043)。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改良PCH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明显低于PCH组(31.3% vs. 60%,χ2=5.168,P=0.023),改良PCH组患者中周围感觉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PCH组(40.6% vs. 20.0%,χ2=3.997,P=0.046),但均表现为手足麻木和刺痛,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4度的神经毒性反应,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皮疹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改良PCH组中位PFS时间为13.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5.4个月,PCH组中位PFS时间为7.8个月,中位OS时间为2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2、8.557,P=0.005、0.004)。 结论:对于首诊HER-2阳性局部晚期年轻乳腺癌患者,采用改良PCH方案较PCH方案不但提高了患者的cCR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CR率,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轻,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Dbait基因对肿瘤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培养好的A549细胞随机分为pcDNA3.1组和pcDNA3.1-Dbait组.将荷载相应基因的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A549细胞予以6MV-Ⅹ线、剂量率300cGy/min,照射剂量6Gy.1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在非照射时两组间细胞凋亡率F=1.01,P=0.864;6Gy照射时两组间细胞凋亡率F=13.33,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bait基因干扰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联合放疗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