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假性延髓麻痹(PBA)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或核上性延髓麻痹,是由双侧皮质延髓束病损造成[1]。临床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构音困难或不能,同时可伴有病理性脑干反射及情感障碍等症状[2]。其中,吞咽障碍危险性最大[3],可使患者摄食困难,影响营养摄取导致营养不良,同时极易发生误吸而造成肺部感染,严重者引发窒息危及生命[4-5]。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角度探讨,糖尿病之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病变日久则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一系列证候.这与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病机非常相似,清营凉血法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随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而出现的以肾功能减退或衰竭,机体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1]。本病知晓率低,合并症多,残死率高[2],病情进一步发展,肾脏替代治疗不可避免,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严重负担[3,4]。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19):2696-2701
目的:分析西安市18家"三甲"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8年西安市18家"三甲"医院临床上报的304例中药注射剂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性别与年龄,ADR/ADE发生的时间分布,引发ADR/ADE的药品分布,ADR/ADE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ADR/ADE的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合并用药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医院同期共上报ADR/ADE 6 683例,其中304例(4.55%)由中药注射剂引起;在304例ADR/ADE报告中,女性(162例,53.29%)例数略多于男性(142例,46.71%),患者年龄以>40岁为主(223例,73.35%),其中>60岁的有118例(38.82%);ADR/ADE发生在给药后1 min内~10 d,以给药后30 min内为主(123例,40.46%);ADR/ADE涉及36个品种,主要包括活血通络类、扶正补益类和清热解毒类,丹红注射液例数占比最高(43例,14.14%);304例患者共发生352例次ADR/ADE,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64例次,46.59%),其次是心血管系统损害(54例次、15.34%)和全身性损害(51例次,14.49%),临床表现以瘙痒为主(117例次),其次为皮疹(68例次)和心悸(34例次);在304例ADR/ADE报告中,重度ADR/ADE 26例(8.55%)、新的ADR/ADE 8例(2.63%),302例(99.34%)患者痊愈或好转,2例(0.66%)不详,但均未死亡;266例(87.50%)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46例(15.13%)患者存在联合用药情况,其中9例联用了中药注射剂、37例联用了化学药注射剂。结论:中药注射剂因其成分的复杂性、患者个体差异及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ADR/ADE发生率较高,多为30 min内的速发型、常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的轻度ADR/ADE,可通过临床合理使用与用药监测降低其发生率,对于患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辨别其原发疾病与中药注射剂导致的ADR/ADE,更要注意其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6.
考察李时珍生平、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本草纲目》中的论述,总结李时珍对道教养生术的继承与反思。李时珍继承道教养生文化精华,补阙本草书籍不足,认同道教文化中崇尚长生久视的理想,不仅对金石外丹、辟谷服食、内丹修炼等道教养生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对服食金玉、盲目服食、偏性服食、崇尚邪门道术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修炼方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并验证个体化预测心衰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的62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70%)与验证组(30%).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数据,分析心衰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独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