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某患者暴露于大剂量二氧化硫后,因初始临床症状较轻,贻误治疗,导致发生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经适当治疗后肺功能逐渐好转。观察其肺功能演变过程,探讨治疗过程中气道功能损伤及其变化。提示即使患者初始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也不能忽视治疗,以免导致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小鼠经20 Gy X射线单次胸部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后5周解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的沉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IRB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肺泡间隔增厚,IL-6的表达[(187.22 ±34.77) vs (129.41 ±5.58),t = 3.179,P < 0.05]和TNF-α的表达[(187.02 ±19.16 )vs (137.52 ±23.53),t = 5.069,P < 0.0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模型组肺组织中CIRBP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1.97 ±0.39) vs (1 ±0.08),t = 3.45,P < 0.05]。除此之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IRBP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14.76 ±1.61) vs (9.32 ±1.26),t = 3.751,P < 0.05;(1.49 ±0.14) vs (1.13 ±0.17),t = 2.819,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RBP在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是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中医院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揭示现有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方法:基于政策工具和中医院发展评价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28份中医院发展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供给型政策、环境型政策、需求型政策分别占总数量的40.79%、36.84%、22.37%。中医院发展评价维度分为资源配置、能力建设、职能落实、外部评价4部分。应用于这4个评价维度的政策工具的文本比例分别为35.53%、21.05%、39.47%、3.95%。结论: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存在一定失衡,建议重视并丰富需求型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提高群众对中医院的认知,完善中医院发展政策体系,提升中医院政策工具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 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中药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 建立栝楼生药质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栝楼以氢氧化钠甲醇液回流提取,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8∶2∶1)为展开剂,进行双波长薄层扫描,检测波长400 nm,参比波长600 nm.结果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为0.0171%,线性范围1.0~2.0 μg,r=0.9900,回收率93.7%,RSD=2.86% (n=5).结论该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可作为栝楼生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栝楼了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并建立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研究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栝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已鉴定其中10个化合物: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I),2-甲基-3,5-二羟基四氢吡喃-4-酮(5-oxymaltol,Ⅱ),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Ⅲ),葡萄糖(glucose,Ⅳ),富马酸(fumaric acid,V),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尿嘧啶(uracil,Ⅶ),正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X),栝楼仁二醇(karounidiol,Ⅺ)。化合物Ⅷ和Ⅶ正在鉴定中。测定栝楼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为0.0171%。结论:化合物I、Ⅱ、Ⅲ、Ⅳ、Ⅶ、Ⅸ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该含量测定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栝楼生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1岁儿童仿真模体计算胸部数字化摄影(DR)不同千伏条件下儿童各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估算并比较不同千伏下有效剂量。方法 塑料管分装的热释光剂量计(TLD)布放入儿童模体预留的插孔,在60、 70、80和90 kV时,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下各曝光20次,然后回收TLD,回实验室测量。计算出不同千伏下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分别估算出受照儿童模体全身有效剂量。结果 在60、70、80和90 kV时照射野范围内各组织、器官随千伏的增高吸收剂量逐渐降低。4个实验组中有效剂量分别为0.43、0.34、0.29和0.23 μSv。结论 儿童模体胸部摄影使用较高千伏可减少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防止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山东省5所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56名为介入组,介入组根据工龄分为 ≤ 10、10~20、≥ 20年3个组,选择非放射工作人员134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介入组及不同工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抗氧化功能和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介入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SOD活性和GS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和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应加强介入放射的辐射防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肿瘤放疗前后脑白质MR影像组学特征变化,分析影像组学特征变化与放疗剂量的关系,为放射性脑白质损伤的早期预测及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脑肿瘤患者70例,分别获取患者模拟定位CT及MR图像(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增强到T1平扫的剪影图像T1剪影),患者放疗23~50 Gy后再次获取MR图像。根据患者实际照射剂量,将接受0~5 Gy、5~10 Gy、10~15 Gy、15~20 Gy、20~30 Gy、30~40 Gy及 > 40 Gy不同剂量梯度的脑白质定义为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不同ROI在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剪影三个序列图像中的影像组学特征,比较放疗前后每个ROI MR影像组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其与放射剂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每个ROI在每套图像上提取93个影像组学特征。在T1平扫、T1增强以及T1剪影图像中放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数分别为,0~5 Gy:52、52、7。5~10 Gy:1、1、9。10~15 Gy:0、16、28。15~20 Gy:15、8、2。20~30 Gy:1、77、25。30~40 Gy:38、64、29。> 40 Gy:32、47、6。放疗前后变化率超过±50%的特征中,在0~5 Gy、5~10 Gy、10~15 Gy、15~20 Gy、20~30 Gy、30~40 Gy、> 40 Gy剂量梯度下不同MR序列影像组学特征最大变化率分别达到:T1平扫164.06%、1.39%、无、35.76%、7.4%、156.45%、657.25%;T1增强126.88%、2.7%、198.7%、192.92%、128%、149.19%、531.96%;T1剪影 -605.04%、-656.93%、739.06%、-325.36%、1919.53%、4967.44%、6081.3%。T1剪影影像组学特征变化显著高于T1平扫、T1增强。结论 脑白质MR影像组学特征在放疗前后不同剂量梯度下的变化显著,较常规大体影像可更好的揭示脑白质微观变化,为脑白质放射性损伤的早期预测及检测提供了可行的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钢厂450名放射工作人员离岗时的职业健康状况,为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以及离岗后的妥善安置提供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拟离岗的450名钢厂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名放射作业人员的异常检出率为82%。异常检出项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4.89%)、眼晶体混浊(44.44%)、睑裂斑(25.33%)、高血压(28.22%)、甲状腺功能异常(9.59%)、肝脏B超(30.89%)、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眼部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结论 应做好钢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工人在工作中应注意辐射防护,防止辐射损伤,并特别注意做好眼部防护工作,防止眼部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