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静脉补铁与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补铁(intravenousironIVIR)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ESRD患者存在基础的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oxygenstressOS);二者在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影响了患者的生存与预后。本文就IVIR在微炎症状态及OS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216a-5p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介导的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HMGB1抑制剂组,收集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HE和免疫组织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HMGB1、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生信预测发现,miR-216a-5p可能与HMGB1结合,参与其诱导的PDAP的发生,并构建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6a-5p和HMGB1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染色检测HMGB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增多,炎性浸润明显,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HMGB1抑制剂(甘草素)干预后,小鼠腹腔积液白细胞计数下降,炎性浸润改善,IL-1α、IL-6、TNF-α,以及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感染组小鼠NF-κB表达高于对照组,I-κB表达低于对照组;HMGB1抑制剂干预后NF-κB表达降低,I-κB表达升高(均P<0.05)。Real-time PCR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iR-216a-5p的含量在感染组中显著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提示,miR-216a-5p可直接作用于HMGB1的3’UTR区;与感染组相比,感染+miR-216a-5p mimics组小鼠中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HMGB1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小鼠PDAP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HMGB1可改善小鼠炎症反应,miR-216a-5p可通过靶向HMGB1参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致PD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1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M2组),每组8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制模成功后,DM2组予以缬沙坦40mg/(kg.d)灌胃,共12周。12周后测定各组质量、血糖,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47phoxmRNA表达。结果(1)第12周未DM1组和DM2组质量明显轻于NC组(均P<0.01),血糖明显高于NC组(均P<0.01);DM1组与D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M1组、DM2组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P<0.01,P<0.05),DM2组较DM1组明显缩短(P<0.01)。(3)DM1组OH-、MDA水平显著高于DM2组和NC组(均P<0.01),而SOD活性显著低于DM2组和NC组(均P<0.01)。(4)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的表达量DM1组是NC组的4.89倍,DM2组是NC组的2.67倍,DM2组是DM1组的54.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缬沙坦能提高SOD的活性,降低OH-、MDA的活性和NADPH的表达,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22.0mmol/L),低浓度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组(0.5mmol/L AICAR+高糖),高浓度AICAR组(1.0mmol/L AICAR+高糖)。孵育24h后,用RT-PCR法测定AMPKα1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总AMPKα蛋白(AMPK)、磷酸化AMPKα蛋白(p-AMPK)和Ⅳ型胶原蛋白α5(COL4α5)亚单位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组AMPKα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总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COL4α5亚单位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MPK激活剂AICAR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上述变化。结论 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AMPK表达下调及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影响。 方法 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建立回顾性队列。队列人群为2005~2010年期间体检3次及以上并且在首次体检无CKD者。应用t检验、 χ2检验比较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的特征,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估计基线有无NAFLD两组人群CKD的累计发病率,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其差异。单因素Cox用于探索CKD发生风险与相关因素如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化指标等的关系,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NAFLD与CKD的关联。 结果 研究队列包含10 775人,共随访34 878人年(平均3.24±0.99年/人)。研究期间,CKD共发生1 068例,发病密度为30.62/1 000人年。基线有NAFLD组CKD的累计发病率显著高于无NAFLD组(22.76% vs 12.07%, 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压积、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代谢综合征及有无冠心病病史后,HR值为1.20(95% CI:1.05~1.38,P=0.01)。 结论 调整多种已知的CKD危险因素后,NAFLD与CKD发病的关系仍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NAFLD为C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结果对CKD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311是一个胞浆蛋白,介导多种细胞的转化和形态发生.研究发现P311有抑制TGF-βl、TGF-β2的表达,降低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以及改变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方式等作用,本文就P311在肾组织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益肾活血汤对5/6肾切除大鼠PC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汤对5/6肾切除肾衰竭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益肾活血汤组与西药苯那普利组。检测各组术后6周、12周末24h尿蛋白,12周末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12周末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RT—PCR检测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结果(1)模型组较正常组24h尿蛋白,血清BUN、SCr,肾小球系膜区面积、FN聚积、肾小球和小管间质PCNA表达,CTGFmRNA,PAI—1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较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2)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和西药组肾小球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00±2.24,34.78±6.96,15.75±2.61,15.50±2.57。且各组肾小球PCNA表达与CTGF、PAI-1、FN、SCr均呈正相关。结论中药益肾活血汤能够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肾脏细胞增殖及其诱导的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聚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nail 在A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纤连蛋白(FN)的浓度变化,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HK2细胞AP-1的改变, RT-PCR法检测vimentin mRNA和Snai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高糖作用HK2细胞48h后,高糖组F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浓度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高糖能够刺激AP-1结合活性,AP-1阻断剂可显著抑制AP-1的活化;高糖组Snail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高糖组viment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AP-1活化,诱导Snail表达而下调E-cadherin,同时导致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细胞外基质FN的分泌增加,诱导其表型转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急性泌尿系统或呼吸系统感染的2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双模拟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105例,口服加替沙星400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左旋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疗程7~14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5.24%、73.33%,有效率分别为94.29%、93.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1%、88.17%,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抗菌谱广,用药方便,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Z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和DIZE处理组(DIZE组)。DN组与DIZ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给予DIZE 15 mg·kg~(-1)·d~(-1)或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处理。16周末称量体重和肾重,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收集血、尿标本,检测血糖(GLU)、24 h尿蛋白(24UP)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通过PAS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AngⅡ、Ang-(1-7)、TGF-β1及VCAM-1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ollagenⅠ和F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大鼠ACE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IZE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大鼠ACE2的表达(P0.05),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含量(P0.05),提高了Ang-(1-7)的水平(P0.05)。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与DIZE组大鼠的24UP、SCr和KW/BW明显升高(P0.05),collagenⅠ和F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增加,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明显上升(P0.05)。DIZE组与DN组大鼠相比,24UP和SCr水平降低(P0.05),GLU和KW/BW无明显差异,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减少,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水平降低(P0.05)。结论:ACE2内源性激动剂DIZE显著提高了ACE2的活性,增加了Ang-(1-7)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肾脏纤维化及炎症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