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合厚朴三物汤对抗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对抗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选用相同的化疗方案 ,观察组加服中药至化疗结束 ,对照组不用中药。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可减轻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其分布,以及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为优生优育及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的10 330对(20 660例)不良孕产史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例受试者肘静脉血3 mL,肝素钠抗凝,取0.3 mL进行血细胞培养、标本制备,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总例数的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组10 330对(20 660例)不良孕产史育龄夫妇中,共计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为1 119例(不含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5.42%(1 119/20 660)。其中,常染色体异常者为658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58.80%(658/1 119),包括354例染色体平衡易位、205例染色体倒位、83例染色体罗伯逊易位、11例染色体插入、5例染色体重复,分别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31.64%、18.32%、7.41%、0.98%、0.45%。染色体倒位者中,以9号染色体倒位居多,偶见于1、4、7、11、12号染色体,并且多合并自然流产。性染色体异常者为440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39.32%(440/1 119),包括365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32.62%)。其中,男性多表现为无精子症,以47,XXY染色体异常核型居多(144例),女性多表现为原发性不孕,以45,X染色体异常核型居多(103例); 61例为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4例为性别反转,分别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5.45%、1.25%。其他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者为21例,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1.88%(21/1 119),如环状染色体、mar染色体等。②本组10 330对(20 660例)不良孕产史育龄夫妇中,11例为常染色体插入,5例为常染色体重复,54例为性染色体缺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发性不孕不育、胚胎停止发育、无精子症或重度少精子症。 结论染色体异常核型是导致育龄期夫妇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不良孕产史夫妇,建议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咨询。临床为这类患者进行优生优育指导,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3.
例1男,35岁,结婚多年,女方2次胚胎停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查体:身高161 cm,体重58 kg,发育良好,无异常面容,智力、认知、语言以及精神发育均正常。精液常规:精子活动度差,少、弱精,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女方表型及智力均未见异常,双方为非近亲结婚。B超检査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査: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后取双方外周血样。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肿瘤血管形成为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肿瘤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转移的可行性及目前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认为从中药中筛选开发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阻断肿瘤转移途径的新药,对于控制肿瘤侵袭、转移、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内外治疗中晚期肝癌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海洪  姜国盛 《中医杂志》2002,43(8):609-609
自1997年11月以来,我们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中晚期肝癌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标准,71例患者均经B超、CT、甲胎蛋白(AFP)及肝动脉造影确诊为肝癌且不能行手术治疗。随机将7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性32例,女性6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6.5岁;巨块型20例,结节型12例,弥漫型6例;肿瘤生长部位,左叶11例,右叶20例,双叶7例;肿瘤大小,5~10cm28例,>10cm10例;合并肝硬化者26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7.2岁;巨块型18例,结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白血病指经2个疗程诱导化疗未能获得缓解的初发白血病、半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以及多次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国外使用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Flud)每天50mg,第1—5天;阿糖胞苷(Ara—C)每天2g,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每天300μg,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免疫组化法观察纳米雄黄干预p53、Bcl-2在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注射用顺铂( 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 Bcl -2阳性率也明显降低( P<0.05);联合用药组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DD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的p53的相对灰度值(RATI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纳米雄黄浓度的升高,p53的RATIO明显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p53的RATIO明显高于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和DDP干预组(P<0.05)。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灰度高于对照组;5%、10%、20%纳米雄黄干预组条带亮度依次变大;联合用药组条带亮度较DDP干预组、各浓度纳米雄黄干预组大,内参β-actin见不到肉眼可见的浓度变化。结论纳米雄黄可上调p53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与DDP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能是纳米雄黄诱导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异常造血性疾病,少数患者可并发中性粒细胞浸润性皮肤病(Sweet综合征),其特征是发于头颈部、躯干的不对称、疼痛性隆起样红斑,临床容易误诊或治疗不当。本文报道1例化疗后并发Sweet综合征的MDS患者,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内服萆薢渗湿汤加减,外用冰消散,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提示运用解毒消疹法治疗MDS合并Sweet综合征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