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槲寄生黄酮甙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术观察了槲寄生黄酮苷对犬浦氏细胞及豚鼠心室肌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ml的VCF加速FAP复极化,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0.01),家效不应期缩短(犬P<0.05)或不变(豚鼠P>0.05)或不变豚鼠P>0.05),但△ERP/△APD比值增加,提示该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主要与其相对延长不应期,有利于中止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收缩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又称冠状动脉瘤(CAA)。CAA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病变瘤体内往往血栓负荷较重。强化抗血小板聚集、支架置入等常规治疗策略可能并不适合这类患者。本文报道1例采用单纯血栓抽吸、术后长期抗凝联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CAA内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5.
李向  陈大年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1):F0003-F000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全身乏力、头晕10余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伴黑目蒙10余天入院。患者诉自记事起,经常出现全身乏力,跑步或劳累时加重伴心悸,面色苍白,有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眼冒金花、黑目蒙。近10d来因体力劳动量较大,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隐痛,严重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心脏收缩或舒张障碍为特征的心脏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利钠肽系统等神经内分泌调控系统失调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6类神经内分泌调控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单纯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临床研究未获得改善冠心病预后的预期结果。这可能是因为血浆HDL-C的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HDL的功能。胆固醇流出力(CEC)被视为胆固醇逆转运过程中反映HDL亚类整体功能的指标。该文将对CEC与冠心病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药物对CEC的影响等方面内容做一综述。后续研究如能明确CEC的改变在冠心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价值,CEC有望成为冠心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肾动脉内膜后的表达,以及对肾动脉内膜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pcD2/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大量提取质粒。试验犬1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右肾动脉随机分为治疗侧和对照侧。行双侧肾动脉造影,将PTCA球囊送入肾动脉中段加压并拉伤动脉内膜,再将涂布pcD2/VEGF121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的球囊分别导入治疗侧及对照侧损伤段动脉加压维持5min,以使基因转染动脉内膜。分别于术后1、6及10周行肾动脉造影后将犬处死,取损伤段肾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动脉内膜的变化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动脉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以判断VEGF基因对犬肾动脉损伤后的作用。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较术前均轻度狭窄,术后10周狭窄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之间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内膜较术前均轻度增生,10周时增生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肾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周时,治疗侧肾动脉内膜及平滑肌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侧,6周时仍有差异,但其差异减小;电镜显示:与对照侧比较,术后10周治疗侧动脉内膜覆盖较完全。结论:VEGF基因转染动脉壁后可以促进损伤动脉的内膜化,但不能阻止动脉内膜的过度增生及动脉损伤后形成的狭窄。  相似文献   
9.
冯俊  王爱玲 《安徽医学》2007,28(1):80-8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走向死亡发生频率最多的“最后共同通路”。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N,D室重构是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在不考虑CHF病因学的前提下,心室重构是CHF临床过程的主要决定因素。心室重构是指心脏受到损伤或超负荷状态下由基因调控的分子、细胞和心肌间质的变化,主要影响心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造成细胞结构异常、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为心脏损伤后大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心室重构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内分泌改变是影响心室重构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因素是肾上腺素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前炎性细胞因子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性治疗中发生急性心脏压塞诊断和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3年6月1442例心脏病介入手术导致急性心脏压塞的资料。结果 4例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或术后即刻出现胸闷、烦躁、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X线示心脏搏动减弱或超声心动图示心包积液,诊断为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0.3%,其中1例发生在植入起搏器术后即刻,1例在二尖瓣球囊扩张行房间隔穿刺时,2例发生于射频导管消融过程中。3例经心包穿刺引流成功,1例因射频导管消融导致左心房穿孔,心包穿刺失败,未能及时开胸切开心包,患者死亡。结论 心脏病介入性治疗操作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可危及生命,及时诊断与处理非常重要,心包穿刺引流是首选的方法,必要时应及时开胸切开心包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