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翔  胡海霞  周安  王效山 《安徽医药》2012,16(10):1428-1430
目的优化制备型液相色谱PR-HPLC分离纯化新藤黄酸的方法。方法以新藤黄酸得率为考察指标,藤黄醇提取粗品用PR-HPLC分离纯化,正交设计法优化分离条件,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最佳制备色谱分离条件为:上样量50 g,流速180 ml.min-1,流动相甲醇-水(80∶20),室温进行;所得新藤黄酸为明黄色针状结晶,纯度不小于95%。结论工艺优化合理,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中西药组服用益气活血方加奥美拉唑;西药组服用奥美拉唑。两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先予奥美拉唑加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三联1周根除疗法,1周后服用上述药物开始观察。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情况并评价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及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对溃疡愈合者纳入随访,观察溃疡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西药组黏膜Sc期成熟度及组织学成熟度的百分率较高(P<0.05)。VEGF、bFGF的水平亦较高(P<0.05);但6个月溃疡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优者溃疡复发率比良者低(P<0.05),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Sc期溃疡复发率比Sb期低,而Sb期溃疡复发率比Sa期低(P<0.01)。 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溃疡愈合质量高者溃疡复发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名老中医经验方芙蓉膏体外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芙蓉膏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度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芙蓉膏的抗炎作用.结果 芙蓉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性致大鼠足跖肿胀度,并具有显著抑制棉球诱发所致小鼠炎症的肉芽增生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益气活血方+奥美拉唑)组和西药(奥美拉唑)组.Hp阳性者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疗法治疗1周后分别人组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胃镜下取材,观察瘢痕组织新生血管数:ELl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中西药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多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bFGF水平均增加,中西药组VEGF、bFGF水平均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能增加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6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益气活血方+奥美拉唑)组和西药(奥美拉唑)组。Hp阳性者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疗法治疗1周后分别入组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胃镜下取材,观察瘢痕组织新生血管数 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中西药组新生血管数显著多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bFGF水平均增加,中西药组VEGF、bFGF水平均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增加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前列通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前列通胶囊中的丹参、黄柏、赤芍3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前列通胶囊的薄层色谱中检出丹参、黄柏、赤芍.结论:该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来控制前列通胶囊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炔醇对氧糖剥夺(OGD)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人参炔醇组、尼莫地平组,加入含0.5 mmol.L-1 Na2SO4的无糖Earle’s液建立OGD损伤模型,以人参炔醇(10,20mg.L-1)、尼莫地平(100μmol.L-1)处理。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echst和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凋亡率,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与细胞Ca2+浓度,观察人参炔醇对OGD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人参炔醇能够减少OGD损伤PC12细胞LDH的释放(P<0.05,P<0.01),抑制Ca2+的过量产生(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凋亡及坏死(P<0.05,P<0.01)。结论:人参炔醇对OGD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