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518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9篇
中国医学   145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杏贝冲剂对哮喘气道炎症关键物质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激发造成豚鼠哮喘模型,观察杏贝冲剂作用下PLA2及其介导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成分、血浆炎性介质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PGF)的变化,并对哮喘症状加以分析。结果:杏贝冲剂治疗组PLA2、TXB2水平降低,BALF中嗜酸细胞成分明显减少,哮喘激发时间和症状改善。结论:杏贝冲剂通过对PLA2的影响,起到抗炎控制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从肾论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远武  张玉莲 《河北中医》2009,31(11):1653-1654
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脑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行为及人格异常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障碍等。古代中医文献中无“老年性痴呆”的病名,但类似其症状的描述可散见于“呆证”、“善忘”、“文痴”、  相似文献   
3.
天津中医学院从1984年起设立骨伤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对骨伤专业开设练功课程的必要性,有了初步认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不同时间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制备AMI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3.5mg/(100g·d)“芪参益气滴丸混悬液灌胃给药]、卡托普利治疗组[1.0125mg/(100g·d)。。卡托普利悬浊液灌胃给药],每组又分4个时点(3d,2周,4周,8周),共16个组,每组9只。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大鼠梗塞区及非梗塞区心肌,RT—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AMI组TGF-β1 mRNA表达在梗塞区和非梗塞区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呈现高表达趋势(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AMI组比较,梗塞区3d,2周时TGF-β1mRNA高度表达(P〈0.05);4,8周时TGF-β1mRNA表达下降,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非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P〈0.05)。卡托普利治疗组与AMI组比较,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3d,2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梗死区各时间点TGF-13,mRNA表达均下降(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治疗组比较,在梗塞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升高,3d,2周,8周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非梗死区各时间点TGF-β1mRNA表达均下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进梗塞区心肌早期修复,同时抑制非梗塞区心肌胶原的增生,从而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救心胶囊对低密度脂蛋白(LDL)损伤后内皮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的影响,以探讨该复方保护内皮细胞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内皮细胞培养技术,建立LDL损伤模型,并以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无菌中药提取液和载药血清进行分组培养,并观察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内皮细胞LDL损伤后,其SOD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而中药处理后能有效抑制上述改变。[结论]救心胶囊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损伤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变化(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酶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例窒息新生儿为实验组,另外收集10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采血2 ml,分离血清,在24 h内测定心肌酶活性,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显示两组血清心肌酶均值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窒息组均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及心电图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健脾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点,临床上多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症状,有典型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证候,中医在辨证治疗时,将其归属于"消渴"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作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依据此进行辨证论治,并以滋阴清热作为基本治疗原则,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芪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现代流行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的趋势日益明显。故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势在必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并发症多,预后欠佳,一般治疗以降血压、降血脂、扩冠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应用钙离子拮抗剂以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耗氧、应用能量合剂以营养心肌为主,疗效不都能尽人意。  相似文献   
9.
电针八髎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荣 《四川中医》2006,24(4):102-103
目的:观察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痊愈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1%,无痊愈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