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黄芪注射液增强树突细胞的抗肺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MHC Ⅰ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1致敏的树突细胞(DCs)对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原理。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用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肽Mut1预激DCs并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肺癌小鼠,通过FACS分析其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内IL-2、IL-4浓度的变化,间接提示Th1/Th2比例的变化。同时免疫正常小鼠,观察宿主对随后肿瘤细胞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s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后,比单用.DCs更有效的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脾细胞内CD4^ T和CD8^ T细胞明显比例升高,联合治疗组的IL-2/IL-4比例也明显升高。在观察时间内经黄芪注射液和DCs联合免疫的小鼠成瘤率低于对照组和单用DCs组。结论:以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s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荷瘤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对正常动物免疫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扶正祛邪颗粒对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免疫细胞及其因子的影响。方法 观察对象分别来源于2003年5-6月上海市25家医院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共1402名),分别给予扶正祛邪颗粒(干预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同时对干预组130名和对照组120名于服药前、服药2周及服药结束后2周测定血清干扰素γ(γ-IFN)、白细胞介素2、4(IL-2、4)及全血淋巴细胞分类计数(CD3^+、CD4^+、CDB^+、B)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比。结果 在服药2周时,干预组血清中IL-2、γ-γIFN水平及NK细胞百分比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和CD3^+、CD4^+、CD8^+及B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服药2周及服药后2周干预组Th1/Th2较服药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扶正祛邪颗粒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上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case,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治疗以活血化瘀方为主,并根据中医辨证(痰热阻肺型,痰浊阻肺型,肺肾阴虚型,肺脾气虚型)随证加减。对照组28例,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黏度,肺功能(FEV1、FEV1/FV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可改善全血黏度(P<0.05)。结论 两组均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但活血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更佳。  相似文献   
4.
诱导痰技术及其在评价气道炎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都是由不同炎性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会进一步引发气道阻塞和气道重构,评估气道炎性病变的存在及区分该炎症的性质对阐明气道炎症发生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评价药效都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及实验室采用的肺功能测定、支气管黏膜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和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等方法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利用诱导痰技术分析痰液成分,这种新型的非侵入性评估和监测气道炎症的方法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我…  相似文献   
5.
应激时内分泌变化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状态下,机体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活,导致血中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激活,导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等,但其中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SAM)轴的激活。HPA轴激活后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的3种模式作用于免疫系统;而SAM轴激活后,主要通过儿茶酚胺类物质与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响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药单体复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复方(由银杏内酯、黄芩甙、川芎嗪组成)对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哮喘模型豚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中药单体复方组和色甘酸钠组。模型组:致敏豚鼠,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色甘酸钠组:致敏豚鼠,色甘酸钠生理盐水溶液4mg/(kg·d)雾化吸入;单体复方组:致敏豚鼠,银杏内酯2mg/(kg·d)加黄芩甙7.5mg/(kg·d)加川芎嗪3.75mg/(kg·d)雾化吸入。自造模第l天起雾化吸入用药,疗程均为14天。检测并比较各组豚鼠血嗜酸细胞计数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嗜酸细胞计数和ECP;比较组织胺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和治疗结束后的病理改变。结果 中药单体复方组对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细胞计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均有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ECP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道反应性检测显示中药单体复方组对气道高反应性有明显的抑制。应用中药单体复方组的豚鼠病理气道炎症性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由银杏内酯、川芎嗪、黄芩甙等中药有效成分组成的复方吸入剂.有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作用。提示中药单体复方可以从多角度、多靶点抑制具有多种发病环节的哮喘炎症,从而有效地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我们应用中医中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的优势,选取具有抗病毒并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扶正祛邪颗粒,观察其对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免疫细胞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黄芪注射液与白细胞介素(IL)-2增强树突细胞(DCs)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方法制备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s,用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肽Mutl预激DCs,并联合黄芪注射液或IL-2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IL-2、IL-4含量。结果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s与黄芪注射液或IL-2联合治疗后,肺癌结节减少,小鼠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s^+)升高,血清IL-2/IL-4比值也明显升高。在观察期间,经DCs联用IL-2和DCs联用黄芪注射液免疫小鼠成瘤率均低于单用DCs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和IL-2均能增强DCs的抗肿瘤转移作用,有效地促进荷瘤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对正常动物免疫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