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社会环境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神志病的发病率及其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建构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医神志病学术体系及挖掘中医药防治优势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神与志都是脏腑功能的产物,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乃由脏腑所化生,脏腑功能又受气血阴阳的影响,遵循这样的观念,可以从"脏腑—气血—脑神"理论入手,来探讨中医神志病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思维模式,以期为神志病"气血为纲,联络脏腑,旨在调节脑神"的诊疗思维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5):885-888
中医学对癫狂的病因病机认识历代并不一致,其中"痰迷心窍"说出现于金元时期,到明清时期更为盛行。随着脑主神明理论的发展,清代中医学也有将癫狂的发病部位定位在脑的认识,但这并没成为主流。之后的汇通派医家辨析脑与五脏的关系,继续阐发痰邪导致癫狂的病机,但并没有彻底变革原有的心主神明论。现代中医神志病学重新审视心脑问题,认识到痰邪影响大脑神机运用是发生癫狂的重要病理机制,对癫狂的病机与病位有了新的定论。考察癫狂病机从痰迷心窍到痰滞脑神的转变,可以更清楚痰邪为患导致癫狂的脏腑相关性,丰富中医神志病学,也为现代从痰论治精神分裂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络理论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关于"神志"生理、病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中医学经络理论,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经络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揭示了神志功能活动的性质以及相关神志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强调了经络在中医神志病学"脑-脏腑-神志"理论学说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55-1957
"痰"是导致神志病癫狂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古代中医学对痰邪所致癫狂的脏腑辨证涉及到五脏六腑,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机是"痰迷心窍",此外还有从脏腑出发又归结为"痰迷心窍"者,也有直接进行脏腑辨证而不特别突出心者。考察古代中医学文献,联系现代精神医学和中医神志病学对脑神的认识,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理论,可知"脑为神之体,脏腑为神之用",对痰邪为患所致的癫狂无论从哪一脏腑辨证,其病机最终都要归结为"痰滞脑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寻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组患者240例,其中安慰剂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各60例,另设60例健康对照组,疗程35d,检测受试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结果:针药结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O、LPO及MDA含量皆显著降低,GSH-Px、CAT含量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且针药结合组优于中药组或针刺组。结论:抗氧化应激损伤是针药结合疗法干预精神分裂症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志"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而有关神志的生理、病理学说则是该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基础,深入阐析了人体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以此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中神志功能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阐明了神志性质及其产生过程、调节过程,并揭示了神志致病的特点及其相关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