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本文探讨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念,认为教师要始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接受和学习中医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认知,让学生逐步具备"自知之明";课堂上应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尤其应根据教学情景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从"点"和"面"的角度以及"点对点"与"点对面"的关系出发,探讨中医基础教育模式,认为中医基础教育应力求做到由点及面,既有认识的深度,又有认识的广度,才能使中医知识的效传播更加接近其本来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急需大量科学实验研究的综合型人才。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希望通过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方法通过开展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探究实验课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及其有效开展方式。结果实验课程的开展能增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结论我校成功开展了《中医基础理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它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与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相关性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姜亚军  吴灏昕 《现代医学》2005,33(4):216-219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注入凝血酶或全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水肿的动态改变,并观察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能否减轻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 成年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凝血酶组、脑出血组、凝血酶加水蛭素组、脑出血加水蛭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全血、凝血酶加水蛭素、全血加水蛭素和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72h,7d取脑组织,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干湿重法)、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Tunel法)。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和脑出血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时效学研究显示脑出血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开始于术后6h,72h达高峰,7d后下降;凝血酶组开始于术后6h,24h达高峰,72h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术后6h凋亡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组注入凝血酶后6h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增加(P〈0、05)。水蛭素干预后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凝血酶诱导的组织水肿和细胞凋亡在24h达高峰,脑出血后组织水肿及细胞凋亡均于72h达高峰可能与脑出血后凝血酶逐渐由血肿释放有关,水蛭素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抑郁症病人的发病与其体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符合CCMD-3标准的100例抑郁症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病人中气虚体质的人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的抑郁症病人中中年组比例最高.不同性格的抑郁症病人中内向型性格的抑郁症发病比例最高.女性的抑郁症发病高于男性.结论 抑郁症病人中不同体质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气虚体质、中年女性(更年期女性)、内向型性格的人抑郁症发病比例较高.在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可以针对体质因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愚痴”、“痴呆”、“神呆”、“善忘”等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的:观察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分辨能力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材料:实验于 2004-01/0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藏象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 SD 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加中药组及模型加西药组,每组 10只。所有大鼠实验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实验前和实验时自由饮水和摄食。药品与试剂为双根清脑煎剂和尼莫通片,主要实验仪器为 DTT-2型跳台仪和 SM G-2型水迷宫实验装置。方法:在无菌状态下,取大鼠左心室内血,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200μm 筛孔过筛制成栓子,应用时按栓子 1m g 加生理盐水 0.3m L 配制,摇匀成混悬液。以短暂夹闭颈总动脉,并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含有栓子的混悬液进入颅内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假手术组中空细管只插到颈总动脉分叉处,不注入任何液体。实验前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正常饮料喂养,其他各组除正常饲料喂养外,模型加中药组同时给予双根清脑煎剂 4g/(kg·d),西药组给予尼莫通 2m g/(kg·d),每日灌服 1次,连续 15d 为 1个疗程。各组大鼠均于常规喂养及给药后第 9天进行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记录大鼠受到电刺激后跳上橡皮垫的反应时间及 3m in 内跳下平台遭电击的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指标。于第 10天再次测试,先将大鼠置于箱内适应 3m in,再将其置于橡皮垫上,记录其第 1次跳下橡皮垫的潜伏期,并记录 3m in 内跳下橡皮垫次数,作为记忆指标。各组大鼠于第 11天进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记录大鼠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及登陆安全台所需的时间。每次游完后休息 40s,每只大鼠每天训练 10次,连续 3d。主要观察指标: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及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结果:除假手术组手术后活动正常外,其余各组在手术过程中各死亡大鼠一只,共 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第 9天的跳台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 <0.01~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的3m in 内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 <0.05);第 10天的实验中,假手术组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 <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模型加西药组 3m in 内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0.05)。②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 3天水迷宫实验进入盲端的错误数明显减少(P <0.001~0.05),模型加中药组进入盲端的错误数较模型加西药组明显减少(P <0.05).第2天及第 3天的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到达终点的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 <0.05)。结论:双根清脑煎剂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在改善大鼠空间分辨反应能力方面较尼莫通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抵当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抵当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注射液复制大鼠高血压模型,脑内注射自体血复制脑出血模型,给予低、中、高(3.78,7.56,15.12 g.kg-1)3个剂量的抵当汤灌胃,治疗7 d,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聚合酶联反应法检测大鼠脑组织HIF-1α的表达。结果:抵当汤各治疗组HIF-1α阳性细胞、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低剂量组尤为明显。结论:抵当汤药理作用与上调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周岚  梅晓云 《光明中医》2014,29(12):2679-2681
本文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性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腓总神经损伤大鼠的腓总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 NGF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48只分模型组、假手术组、弥可保组及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均建立腓总神经夹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弥可保组及各剂量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中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所含生药分别为25.92 mg/g、12.96 mg/g、6.48 mg/g,21 d后检测大鼠腓总神经NGF-mRNA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弥可保组与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NGF-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分别是模型组的4.79倍、2.16倍、1.31倍、1.83倍、3.41倍;补阳还五汤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弥可保组NGF mRNA 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N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弥可保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增强腓总神经损伤大鼠腓总神经中NGF-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再生、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愚痴”、“痴呆”、“神呆”、“善忘”等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双根清脑煎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分辨能力的影响。 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2004-01/02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藏象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加中药组及模型加西药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实验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实验前和实验时自由饮水和摄食。药品与试剂为双根清脑煎剂和尼莫通片,主要实验仪器为DTF-2型跳台仪和SMG-2型水迷宫实验装置。 方法:在无菌状态下,取大鼠左心室内血,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200μm筛孔过筛制成栓子,应用时按栓于1mg加生理盐水0.3mL配制,摇匀成混悬液。以短暂夹闭颈总动脉,并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含有栓子的混悬液进入颅内制作多发性脑梗塞模型。假手术组中空细管只插到颈总动脉分叉处,不注入任何液体。实验前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止常饮料喂养,其他各组除正常饲料喂养外,模型加中药组同时给予双根清脑煎剂4g/(kg&;#183;d),西药组给予尼莫通2mg/(kg&;#183;d),每日灌服1次,连续15d为1个疗程。各组大鼠均于常规喂养及给药后第9天进行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记录大鼠受到电刺激后跳上橡皮垫的反应时间及3min内跳下平台遭电击的错误次数,作为学习指标。予第10天再次测试,先将大鼠置于箱内适应3min,再将其置于橡皮垫上,记录其第1次跳下橡皮垫的潜伏期,并记录3min内跳下橡皮垫次数,作为记忆指标。各组大鼠于第11天进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记录大鼠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及登陆安全台所需的时间。每次游完后休息40s,每只大鼠每天训练10次,连续3d。 主要观察指标: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及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结果:除假手术组手术后活动正常外,其余各组在手术过程中各死亡大鼠一只,共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被动回避性跳台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第9天的跳台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1-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的3min内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第10天的吏验中,似手术组的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0.05),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模型加西药组3min内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②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3天水迷宫实验进入盲端的错误数明显减少(P〈0.001,P〈0.05),模型加中药组进入盲端的错误数较模型加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第2天及第3天的水迷宫实验中,假手术组、模型加中药组、模型加西药组到达终点的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P〈0.05)。 结论:双根清脑煎剂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在改善大鼠空间分辨反应能力方面较尼莫通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