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评价系统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2.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情分析、导课、教学互动、课堂的有效结束,运用混合式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经过运用概述教学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BOPPPS模型对中医四诊实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帮带"传统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能力、良好的医学道德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理念。基于此理念中医各家学说课程开展的教学改革制定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运用双主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的有效率。从自主学习实施条件、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评价、自主学习反思等4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思考和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期望中医类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是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从BOPPPS教学模式来看,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依据BOPPPS教学模式,笔者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病因——七情内伤为例,深入研究了BOPPPS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过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30余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入手,认为本课程是中医学生的入门课和专业基础课,主要阐释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其内容多又繁杂、概念抽象且极易混淆,初学者较难理解掌握和运用。提出对比法教学在本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学生主动"学"的过程。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为后续各门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即BOPPPS有效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这六个部分,师生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是其精髓所在,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急诊医学有较强的实践性,存在着多学科交叉、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而传统的中医急诊教学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理念,整合优秀全网资源、联合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符合急诊学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期实现以雨课堂为基础平台,以"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为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中医学生经典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并开展四阶段递进式中医经典临床教学策略,以"学经典,做临床"为教学核心,以中医四大经典为教学基础,将中医经典教学从课堂教学向临床教学延伸,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特点和对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树立学生对中医学的信心——信中医""培养学生对学中医的兴趣——爱中医""引导学生形成中医思维——用中医"三个方面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8.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