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孕育新生命是令人欣喜、幸福的事情,然而,孕妇对于口腔健康的忽视,可能会使这一过程变得危机四伏。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时期,身体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使得原有的口腔问题加重甚至恶化,不仅影响孕妇的自身健康,也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2.
林萍  徐大钊  单利 《癌症进展》2020,(7):708-710,727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伊利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核因子κB(NF-κB)、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NES1)蛋白表达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利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单独利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NF-κB、NES1表达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5.00%(34/40),与对照组的70.00%(2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NES1、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ES1、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8/40),低于对照组的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中位生存期为8.26个月(95%CI:6.154~9.985),长于对照组的6.54个月(95%CI:5.112~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复发4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NF-κB、NES1表达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晚期胃癌患者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 ,68岁 ,主因“排便习惯及大便形状改变 3个月余”于 2 0 0 2年 11月 1日入院。查体 :T3 7.2℃ ,R2 0次 /分 ,P78次 /分 ,BP 160 /85mmHg ,一般情况好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膨隆 ,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腹软 ,无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 ,未及腹部包块 ,肝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未及肿物 ,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 :钡灌肠造影示 :( 1)直乙交界部肠腔狭窄 ,黏膜破坏。 ( 2 )回盲部肠腔稍狭窄 ;纤维结肠镜检示直乙交界部肿瘤 ,病理为中分化腺癌。腹部B超示 :①肝胆胰脾及腹主动脉旁未见异常 ,…  相似文献   
5.
剥脱性青光眼 (exfoliationglaucoma)是指剥脱综合征 (exfoliationsyndrome)患者伴发的一种具有眼内灰白色头皮屑样剥脱物特征的青光眼。发病与年龄相关 ,具有眼压不易控制的特点〔1〕。为了观察剥脱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资料 ,对有完整病历记录的 7例 ( 11只眼 )剥脱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眼科 1996到 2 0 0 2年确诊为剥脱性青光眼的门诊患者 7例 ( 11只眼 ) ,女性 4例 ,男性 3例 ;双眼发病者 4例 ,单眼 3例。发病年龄为 70岁~ 85岁 ,平均年龄 76 7岁 …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CDN)与经皮颈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LDD)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4月因颈椎病住院采用PCDN(72例)与PLDD(72例)治疗病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及Williams疗效标准,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PCDN组平均7.12±3.20min,PLDD组平均7.10±2.05min,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LDD组1例患者术中发生终板损伤出血,术后出现颈部疼痛,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所有病例随访3~28个月,PCDN组平均16.76±6.87个月,PLDD组平均17.23±7.40个月.JOA评分,PCDN组术前为9.37±0.98分,术后为14.52±0.78分;PLDD组术前为9.42±1.21分,术后为14.33±0.85分.两组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Williams评估,PCDN组优42例,良21例,可7例,差2例;PLDD组优39例,良23例,可7例,差3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手术后均无颈椎不稳发生,颈椎稳定性手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与经皮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疾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友群  杨明娜 《中国医刊》1999,34(10):33-34
1 前列腺疾病概述前列腺疾病是以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的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前列腺增生为例,国外的尸体检查发现男性在40岁开始有前列腺增生结形成,排尿刺激症状在40~50岁出现,60~69岁的男性约有51%有症状,以后随年龄每增长10岁发病率约上升10%。我国于1921~1935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仅占41岁以上男性的66%,但今天该病发病率早已剧增,其有关数据已和国外相近,达90%以上。前列腺是男性的性器官,位于男性膀胱颈下方,尿道正好在前列腺中间穿过。前列腺分泌出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组成成分。自青春期起,前列腺发育加快,到4…  相似文献   
8.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 ,使抗生素失去活性。细菌对 β -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有 :( 1)产生灭活酶 ,使抗菌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 ( 2 )抗生素的渗透障碍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 ,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 ( 3)作用靶位的改变或新靶位的产生 ,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构象变化 ,使其与抗菌药的结合力降低。 ( 4 )作用靶位的过度表达。 ( 5 )主动外排系统 ,细菌产生主动外排…  相似文献   
9.
左氧氟沙星致老年患者过敏性休克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例1男,82岁,因淋巴结炎于2002年7月18日来我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爱兴)200ml(0.2g)静滴,bid。当日输液时患者无明显不适,第2天上午9时第2次输液。输液开始2min左右,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大汗、乏力、憋喘,并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查体:T 36.5℃,P 60次·min~(-1),R 30次·min~(-1),BP 60/40mmHg。立即停药,吸氧、心电监护;开放两路输液通路:一路给予静滴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另一路给予 0.9%氯化钠注射注 250ml+地塞米松 10mg入壶静滴;同时给予肾上腺素 0.5mg皮下注射。15min后患者血压回升至 95/70mmHg,30min后血压 110/70mmHg。7月21日患者仍感胸闷、气短。查体:T 38.5℃,BP 120/80mmHg,P 80次·min~(-1),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丹参注射液30ml静滴,柴胡注射注 4ml,im,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清开灵 30ml静滴。7月23日,患者 T 37.2℃,BP 120/80mmHg,P 80次·min~(-1),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罪犯血管内斑块特点的关系,并分析脂蛋白(a)水平对脂质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的患者共95例,根据术前脂蛋白(a)水平分为高脂蛋白(a)血症组(≥30 mg/dl)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 mg/dl)61例,对其临床资料及OCT检查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对111支罪犯血管进行分析,其中高脂蛋白(a)血症组40支,每支罪犯血管上的总斑块数(2.60±1.06 vs. 2.10±1.06)、纤维斑块个数(1.48±0.72 vs. 1.08±0.75)和钙化斑块(62.50%vs. 40.85%)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0.05);共对108个罪犯血管内的脂质斑块进行分析,其中高脂蛋白(a)血症组共42个,其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182.21±66.29 vs. 136.67±45.6)、平均脂质核心角度(139.18±46.89 vs. 108.00±31.41,P0.001)、脂质指数(787.88±67.6 vs. 510.92±387.72)高于正常组(P0.05),而最薄纤维帽厚度(84.05±32.91 vs. 99.85±36.18)低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罪犯血管纤维斑块数、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度、平均脂质核心角度和钙化斑块检出率的增加呈独立相关。结论高脂蛋白(a)血症罪犯血管的脂质斑块更加不稳定,脂蛋白(a)是冠心病患者罪犯血管的纤维斑块数、脂质斑块的最大脂质核心角度和平均脂质核心角度的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