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方法对82例门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包括集体教育活动、讨论小组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责任护士随访评估。结果患者尿量、总液体清除量、肌酐清除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及主观、客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均P〈0.01)。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门诊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杓型血压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50例60岁以上稳定的维持性腹透患者,夜间收缩压较白天收缩压降低超过10%为杓型血压;检测血清白蛋白及血、透析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计算透析充分性;生物阻抗分析体液分布的状况;ECOG和Karnofsky活动指数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结果 45例患者符合欧洲高血压学会指南的动态血压记录标准,即白天血压测量次数大于14次,夜间血压测量大于7次的.透析时间(27.6±24.8)个月,男女比为22/23,11例(24.4%)患者存在杓型血压(杓型血压组),两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平均体质指数、体表面积、降压药的剂量、ECOG和Karnofsky 活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杓型血压组女性患者、无糖尿病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多于或高于无杓型血压组[分别为9例(81.8%)和14例(41.2%)、11例(100%)和20例(58.8%)、(38.2±3.04)和(35.9±2.8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实际体质标准化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与总体水的比值无杓型血压组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杓型血压以女性、无糖尿病患者居多,杓型血压的形成可能与容量负荷、营养、炎症和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卡尼汀缺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药物不良反应。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7名,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用Demo公司的左旋卡尼汀,对照组用Sigma-Tau公司的左旋卡尼汀,均每次iv 1g,疗程12周。结果:iv两种左旋卡尼汀均可以显著提高血浆游离卡尼汀水平(P<0.01);同时使患者体力增加,食欲、透析后虚弱感、肌肉痉挛及透析中低血压明显减轻或缓解,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改善血脂代谢、改善患者对r-HuEPO的低反应性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可随治疗时间延长减轻或停药后消失。总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左旋卡尼汀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卡尼汀缺乏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 -6、TNF -α和左旋卡尼汀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3 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以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3 5umol/L为判断左旋卡尼汀缺乏的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左旋卡尼汀缺乏的发生率 85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与IL -6和TNF -α水平无显著相关 ;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而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降低 ,但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病例简介 患者,女,18岁,主因“反复双下肢水肿、口腔溃疡6个月,间断皮疹3个月,发热伴关节痛2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6.
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以下简称腹透)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肾功能衰竭患者清除水分和毒素的能力下降或丧失,主要由透析来清除体内多余的毒素和水分。液体出入量不平衡导致的容量平衡紊乱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1]。长期的容量平衡紊乱,使患者的高血压很难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入路的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9年行颈内静脉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包括置管位置,是否用X线,置管失败原因,介入干预情况,干预失败原因等。研究主要终点是置管成功率和失败原因。结果1598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3.27±11.86)岁,男性659例(41.2%),X线使用率34.7%。总的置管成功率为95.4%(1525/1598),用X线和未用X线的置管成功率为97.8%比94.2%(χ2=11.292,P=0.001)。总体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比经左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高(96.6%比90.1%,χ2=22,375,P<0.001);未用X线时,经右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经左颈内静脉(χ2=56,871,P<0.001);应用X线后,经右颈内静脉和经左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χ2=1.424,P=0.233)。置管失败原因有导管尖端异位(包括导管尖端血管内异位和血管外异位)、非X线下导丝置入受阻、介入开通中心静脉失败。导管尖端异位病例均未用X线,占未用X线人群的3.3%(34/1043);未用X线,导丝置入受阻置管失败27例;介入干预病例237例,成功置管225例,未开通中心静脉置管失败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左颈内静脉置管(OR=1.700,95%CI:3.203~9.362,P<0.001)和未用X线置管(OR=1.653,95%CI:2.650~10.28,P<0.001)是颈内静脉置管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X线的应用可以增加经颈内静脉置入带隧道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经左颈内静脉置管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应用X线获益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问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介入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置入、导管位置调整及单纯诊断性造影,总结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介入处理方法。结果本组中伴有糖尿病者33例(40.2%),既往平均置管次数(3.2±1.7)次;介入下置管共55例次,导管位置调整24例次。置管的患者中,造影提示38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调整的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13例为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导管调整的原因多为导管末端不能达到适当的位置;经造影诊断纤维鞘13例次。结论 X线介入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操作可实时明确中心静脉情况,确保导管置入适当位置,并可对病变的中心静脉治疗后置入导管,也是导管纤维鞘的诊断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