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杨××,女,68岁,因无尿6d,伴双下肢水肿3d,以急性肾衰收住我科。体查:神清,颜面浮肿,BP 23/12kPa。左肺下闻及湿性罗音,心脏阴性,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Hb 97g/L,WBC 5.0×10~9/L,N 0.80尿蛋白±,血CO_2-CP 20mmol/L,BUN 22mmol/L,Scr400μmol/L。B超双肾大小、形态未见异常,皮质回声均匀,右肾窦分离2.1cm,左肾窦分离1.9cm,膀胱不充盈,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肝脏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休克模型组;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四逆注射液复苏组。四逆注射液(浓度1000g生药/L), 剂量0.1mL/200g大鼠。用生理盐水或四逆注射液治疗3h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 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细胞中的变化特点。RT-PCR观测肝细胞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休克1h后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复苏3h后肝组织SO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MDA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NO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生理盐水组iNOS在肝细胞中染色阳性单位明显高于四逆汤组(P<0.05)。生理盐水组促进iNOSmRNA的表达。四逆汤组eNOS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升高NO, 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减少诱导型iNOS表达的各种因素, 理论上减轻了NO与氧自由基生成的ONO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管的低反应性, 并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肿瘤标记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AFP、CEA、CA-50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肝癌患者、30例良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联合检测TSGF(比色法)、AFP、CEA、CA-50(均用放免法),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TSGF、AFP、CEA、CA-50水平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项指标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1.6%,69.0%,33.3%,23.8%,特异度分别为86.5%,83.3%,89.6%,90.4%;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可提高到91.2%,尤其对胆管细胞癌诊断有利。结论TSGF是一种敏感的肝癌标记物,TSGF,AFP,CEA,CA-50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主要死因之一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CYP)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如骨髓抑制、肝毒性、出血性膀胱炎等 ,病人耐受性差 ,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寻求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LN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霉酚酸酯 (MMF ,商品名骁悉 )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免疫抑制剂 ,已广泛用于狼疮肾炎的治疗。本文作者对 48例LN患者分MMF和CYP组 ,就MMF和CYP治疗LN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8例LN患者均为本科住院病例 ,诊断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  相似文献   
5.
6.
肿瘤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顽症,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分子基础,肿瘤细胞症得无限增殖的特性-永生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检作用,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为D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端粒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延长端粒的一种RNA依赖性DNA聚合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为DNA与蛋白质的复合体,端粒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受凉后全身皮疹、瘙痒,拟诊“荨麻疹”。自行肌注氯化钙2mL,约2h后局部出现红肿、剧痛、发烧,2d后出现烦躁、尿少,500mL/d,浓茶色,发病4d后无尿。体查:T 38℃,BP 12/7kPa,重病容。心肺腹阴性,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左侧臀部的7cm×10cm皮损,色黑、无痛觉。化验:血常规:WBC 35×10~9/L,尿蛋白++,潜血+++。诊断为臀部肌肉坏死并感染,急性肾功衰竭。既往无肾脏病病史。入  相似文献   
8.
9.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家兔角膜切伤愈合过程中,房水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损伤后第1天,房水纤维连接蛋白即比损伤前高1倍以上。1周后又下降,在第9天时,约为损伤前水平的70%,随后又逐渐回升,3周后接近损伤前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临床资料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老年OSA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多中心连续纳入年龄≥60岁、基线无明显心脑血管病史且无重要临床指标缺失的的首次确诊为OSA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结局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睡眠参数指标、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以3∶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856例和验证组258例。采用LASSO回归用于变量的降维和筛选,并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构建老年OSA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预测模型。结果 共入组1141例研究对象,中位随访42(41,54)月内,58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累计发病率为5.08%,其中建模组和验证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5.14%和4.91%(P<0.05)。多变量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的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年龄(HR=3.44,95% CI:2.38~7.77)、空腹血糖(FPG)(HR=2.13,95% CI:1.22~3.72)、升主动脉内径(HR=2.60,95% CI:1.04~4.47)、左心房前后径(HR=1.98,95% CI:1.75~2.25)和最低氧饱和度(LSpO2)(HR=1.57,95% CI:1.20~1.93)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利用ROC曲线分析进行比变量转化,以这5个风险变量的回归系数比取整数构建老年OSA患者远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模型。Bootstrap 法(自抽样次数=500)前后,建模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5% CI:0.78~0.90)和0.85(95% CI:0.78~0.89),验证组队列风险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5% CI:0.73~0.93)和0.82(95% CI:0.72~0.90),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且稳健性高。以模型最佳临床截点的对应值进行风险分层后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OSA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P=0.021)。结论 该模型有助于在老年人群中识别高风险OS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今后与OSA潜在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