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清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络方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益气清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使用含药物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 M P)3、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益气清络方可以减少滑膜细胞产生的IL-1、TN F-α、PG E2的含量。结论益气清络方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消胀贴膏外敷对实验性肝硬化腹水的药效作用,探讨其影响腹腔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药效评价实验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消胀贴膏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机制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消胀贴膏中剂量组共2组,均设正常对照组。消胀贴膏组脐部外敷消胀贴膏,安慰剂对照组脐部外敷空白贴膏,每日1贴,共7d,模型对照组不敷贴任何药物。称量或测量模型动物的腹水量、腹围、体重,HE与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纤维化,生化检测血清ALT活性和Alb、TBil与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通过测定小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伊文氏蓝(EB)含量的方法检测动物腹腔血管通透性。结果敷药前,各组模型动物的腹围、体重等基线资料一致。给药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腹围、腹水、腹水体重比等明显增加,腹腔积液及肝组织中渗漏EB含量明显增多,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安慰剂对照组的腹水量、腹围与体重等无明显改变。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消胀贴膏中、高剂量组的腹水量、腹水体重比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的腹围、体重也明显下降;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腹围、体重明显下降。各剂量消胀贴膏对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消胀贴膏组小鼠腹腔积液中渗漏EB含量降低,血清NO浓度及肝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消胀贴膏明显减少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腹水量,中剂量(0.25 cm2消胀贴膏,652.9 mg生药/kg小鼠)开始发挥药效,其部分机制在于下调肝硬化腹水模型动物的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从而抑制其异常增强的腹腔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虫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 extract, 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与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DMN 10 μg/kg 剂量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每周前3日、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CME干预实验于造模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至造模4周末;治疗实验于造模4周、终止造模因素后开始给药至8周末;均以0.74 g/(kg·d)剂量给予CME,每日 1次。分别于造模后3天、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观测肝组织学、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检测。 结果 与同期模型组比较,CME预防给药后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预用药4周后的肝Hyp含量显著下降(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内α-SMA、ColⅠ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治疗给药2周后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有所升高(P>0.05);治疗给药2、4周的肝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 治疗给药4周时肝组织ColⅠ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 CME既能显著抑制DMN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也可有效促进已成型的DMN大鼠肝硬化的逆转,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HPLC-MSn分析扶正化瘀方中五味子的入血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 decoction,FZHY)灌胃大鼠后进入血液的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以探讨部分体内效应成分.方法: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n)技术,通过空白血清,口服FZHY方后含药血清,FZHY方和对照品之间的色谱图和质谱碎片信息的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口服FZHY方后大鼠的入血成分.结果:FZHY方和口服FZHY方后含药血清中均含有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并在FZHY方中还发现含有五味子甲素和丙素.结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是直接吸收入血的成分,可能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体内效应成分.  相似文献   
5.
方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近10年来,研究者从药效、药代、药效药代结合等多个角度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由于中药效应组分复杂多样,以及在复方中的作用、在体内代谢以及组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少合理且公认的复方配伍示范方法.本文在综合复方配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复方有效组分药效-药代(PD-PK)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开展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以期对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及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任爽  张华  胡鑫才  刘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64-269,27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试验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对照组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来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完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篇研究方法学Jadad评分为3分,1篇为2分,其余为1分,共13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试验组703例,对照组683例。对于14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肝功能复常率(ALT、AST)和病毒学指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YMDD变异发生率,在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继续治疗至12个月,联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6个月以上的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干预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AST)以及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YMDD变异发生率,优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单用。由于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和患者数量有限,且存在选择性偏倚和发表偏倚,期待有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信号转导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抗氯化汞中毒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FZHY组)与维生素E组(Vit.E组),以8mg/kg氯化汞水溶液灌胃9周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扶正化瘀方组以扶正化瘀方4.6g/kg大鼠体重灌胃,Vit.E组以100mg,kg大鼠体重VitE水溶液灌胃,1次/天,共9周。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TβR-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后其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α-SMA、TGF-β1、TBR—1、P—Smad2表达明显升高,扶正化瘀方干预能降低其表达。各组大鼠Smad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纤维化肾脏TGF-β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下调Smad2活性,抑制TGF—β/Smads病理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经典退黄三方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应,探讨该模型的病机。方法:48只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五苓散组和栀子柏皮汤组,采用DMN腹腔注射4周的方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3周开始,各药物组在继续造模的同时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4周末结束实验,杀鼠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显著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显著异常(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可显著改善肝功能(P〈0.05或P〈0.01),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1);茵陈五苓散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P〈0.01),对肝组织病理影响不明显;而栀子柏皮汤显著改变肝脏病理,并对肝组织Hyp含量有降低作用。结论:茵陈蒿汤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优于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其形成期的病机以“湿(瘀)热内蕴”为主,且湿(瘀)热并重,与茵陈蒿汤方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芪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对黄芪汤及其组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屡见不鲜,现通过对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黄芪汤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SIMCA法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IMCA(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法对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