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肠泡腾栓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柳氮磺胺吡啶栓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TNF-α仪、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胃祺 号方对大鼠胃窦 5 -羟色胺 (5 - HT)、乙酰胆碱酯酶 (ACh E)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胃祺 号方组、木香顺气丸组、西沙必利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窦 5 - HT的含量 ,化学比色法测定胃窦 ACh E的含量。结果 :胃祺 号方组胃窦 5 - 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上升 (P <0 .0 1) ,且优于木香顺气丸组 (P <0 .0 5 ) ;同时 ,胃窦ACh E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优于西沙必利组 (P <0 .0 5 )。而且胃窦 5 - HT含量与 ACh E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胃祺 号方能提高胃窦 5 - HT的含量 ,降低胃窦 ACh E的含量 ,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纤丝状肌动(F-actin)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清肠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选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观察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屏障的修复作用。[结果]UC发病对结肠黏膜细胞骨架系统严重损害,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F-actin蛋白几乎完全被破坏,荧光染色暗淡。图像分析测其平均光密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清肠栓能不同程度减轻UC黏膜的破坏,改善F-actin蛋白的分布,并使其表达升高(P<0.01)。[结论]清肠栓能有效地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陈英群  马贵同  冯怡 《中医杂志》2007,48(7):638-640
目的探讨中药清肠泡腾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疗效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泡腾栓组、清肠泡腾栓组、清肠栓组、柳氮磺胺吡啶栓组共6个组,ELI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mRNA阳性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肠黏膜IL-8 mR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清肠泡腾栓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以及IL-8 mRNA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清肠泡腾栓对IL-13的调控作用不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肠泡腾栓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二方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苑玲  潘一滨  蔡淦 《中医杂志》2002,43(4):275-276
本研究旨在探索胃二方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选用90例GPL病例,治疗组30例,以胃二方加减治疗;对照组Ⅰ30例,用胃复春治疗;对照组Ⅱ30例,用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Ⅰ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病理疗效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中对异型增生(DYS)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黄文东教授对胃痛的治疗有独到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胃痛多涉及脾、肝、胃三脏,初起多属实证,久则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进一步由气滞而致血瘀。临诊需仔细辨证,然后决定治法,治法主要包括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健中愈疡片对乙酸诱发胃溃疡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制备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 ,分别予健中愈疡片、雷尼替丁和 0 .85 %氯化钠溶液治疗 14 d后 ,测量胃溃疡面积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 TNF-α水平。结果 :健中愈疡片和雷尼替丁组的胃溃疡面积明显小于 0 .85 %氯化钠溶液组 (P <0 .0 1) ,经过 14 d药物治疗后 ,健中愈疡片组血清 TNF-α水平明显下降 ,与 0 .85 %氯化钠溶液组和雷尼替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健中愈疡片能够降低乙酸诱发胃溃疡大鼠的血清 TNF-α水平 ,这可能是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是指临床上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可解释的器质性病变和生化学基础的便秘症状,现代医学归其为功能性胃肠疾病范畴.导师马贵同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便质、伴随症状及舌脉不同,辨证属于气秘、虚秘两大证型,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现就马教授临床经验和治疗特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癌有否淋巴结转移是判断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目的是把握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提高术后生存率,但很少考虑扩大根治手术直接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技术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伤寒论》的“证”是指运用经方的指征和依据。经方的“证”是研究方药与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即方证相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可以直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和传统“证”的概念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以研究柴胡类方原文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柴胡类方的特异性症状群是运用柴胡类方的重要抓手,腹诊信息是运用柴胡类方的客观指征,望诊信息是运用柴胡类方的重要参考。同时,柴胡药证是柴胡方证的基础,柴胡体质是形成柴胡方证的物质基础之一,以上五者均可以作为使用柴胡类方的依据。柴胡类方病机辨证是基于经方“证”的推演,对扩展柴胡剂的运用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腹诊医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正确理解并运用柴胡类方乃至经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