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患者经EPOCH化疗方案或标准CHOP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的临床获益。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诊的84例初治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依据化疗方案分为EPOCH组(39例,经EPOCH方案化疗)和CHOP组(45例,经标准CHOP方案化疗)。考察并比较PTCL-NOS患者经2种化疗方案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远期临床疗效(1年、2年、3年生存率OS)及安全性。 结果 EPOCH组的CR率为53.85%,ORR率为76.92%;CHOP组的CR率为26.67%,ORR率为66.67%,2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0,P=0.011),OR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72)。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及肝功能损伤等AD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1年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CH组的1年OS率74.36%,2年OS率69.23%、3年OS率64.10%,CHOP组分别为68.89%、53.33%、46.67%;2组1年OS率(χ2=0.010,P=0.932),2年OS率(χ2=0.050,P=0.818)、3年OS率(χ2=0.060,P=0.8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一线治疗PTCL-NOS患者采用EPOCH化疗方案可以获得与标准CHOP化疗方案相一致的临床疗效,患者多能耐受不良反应,而EPOCH方案中均为临床常用药物,故推荐其为治疗PTCL-NOS患者的首选一线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机制。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感染科就诊的1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对照组患者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组患者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强肝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参数、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参数、血脂、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水平、抑制肝脏纤维化以及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相关性肾损伤患者肾损伤标志物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6例化疗相关性肾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2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肾损伤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Kim-1)、钠/氢交换蛋白3(NHE3)、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及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尿Kim-1、NGAL、NHE3、PAI-1、血清Cys-C、尿M-ALB、24 h Upro及血清β2-MG、Scr、BUN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尿Kim-1、NGAL、NHE3、PAI-1、血清Cys-C、尿M-ALB、24 h Upro及血清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尿Kim-1、NGAL、NHE3、PAI-1、血清Cys-C、尿M-ALB、24 h Upro及血清β2-MG、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降低化疗相关性肾损伤患者肾损伤标志物水平,并可有效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郦茂  斯城  陈百松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839-1842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及意义。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取乳腺癌标本,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的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6.72±1.86、9.61±2.45、12.05±2.81;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别为2.81±1.32、4.92±1.92和6.01±2.65。随着TNM分期的增加,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逐步增加(P<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均显著增高(P<0.001)。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乳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8.94±1.98、9.83±2.05、10.99±2.42;髓源性抑制细胞分别为4.03±1.65、4.87±1.91、6.22±1.89;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显著正相关(r=0.271,P<0.001)。 结论 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在乳腺癌组织中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调节性T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8、67、76岁.3例均行X线摄片,其中2例行CT扫描,1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腕关节掌侧软组织肿块,界欠清.3例均无明确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改变.1例软组织内示点状钙化灶.MRI上表现为包埋屈肌腱囊性肿块,于腕管处受压呈"8"字或葫芦形.其内示多发米仁大小异常信号( T1等低信号,T2呈略高信号),部分内部示小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滑膜明显增厚强化,腱鞘内游离体未见明确强化.结论:腕关节腱鞘滑膜结核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MRI较X线片及CT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急性半月板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和强生2号不吸收线进行半月板缝合,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7-42岁,平均28.4岁。对患者进行术后6—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结果:Lysholm评分,术前46.72±13.46,术后89.43±18.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P〈O.01)。患者的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无交锁复发.内侧间隙无疼痛,无内侧与后内侧关节间隙压痛,MeMurray试验阴性。术后未见血管、神经或肌腱损伤的并发症。也未见感染病例。结论: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术式具有简便、可靠、缝合强度大、疗效明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arrestin2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转导的调控作用.方法:在HT-29细胞过表达β-arrestin2和干扰β-arrestin2表达后,用TNFα刺激相应时间点,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印迹法观察TNFα诱导的下游信号转导分子IKKα/β(I-kappa-B kinaseα/β),IκBα,TAK1(TGF-betaacti-vated kinase1),JNK(c-junN-terminal kinase),p38的活化及可能机制.结果:β-arrestin2通过结合RIP1并抑制TNFα诱导的RIP1的多聚泛素化,抑制TNFα诱导的IKKα/β及下游信号通路活化,TAK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则活化增强.干扰β-arrestin2表达从反向说明β-arrestin2对TNFα的信号转导调控.结论:β-arrestin2通过结合并抑制RIP1多聚泛素化抑制TNFα诱导的IKKα/β活化,而促进TAK1活化.  相似文献   
8.
Zhang Y  Fang W  Lou C  Lu H  Shi G  Zhao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55-857,W003
目的 探讨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胫腓骨GustiloⅢ型的严重损伤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1 4 6例 ,其中ⅢA 92例 ,ⅢB 36例 ,ⅢC1 8例。男 1 0 8例 ,女38例 ,年龄 1 1~ 68岁 ,平均 31岁。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 (UADF)与简单内固定 (普通螺钉或克氏针 )结合治疗。 30例经二期皮瓣转移消灭创面 ,其中腓肠肌带蒂皮瓣 1 9例 ,股外侧肌游离皮瓣 9例 ,背阔肌游离皮瓣 2例。 结果 本组ⅢB型 3例 ,因年龄大合并颅脑及胸腹部损伤而行截肢术 ,ⅢB型截肢率为 8%。ⅢC型 5例因术后血供障碍坏死而截肢 ,ⅢC型截肢率为 2 8%。余 1 38例骨折复位良好 ,固定稳定 ,创面消灭 ,均获随访。时间 6个月至 6年 ,平均 2 5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2 7周 ,取除内外固定时间平均 2 8周。膝关节活动范围 0°~ 1 2 0° 1 1 0例 ,0°~ 1 0 0° 2 5例 ,0°~ 90° 3例 ,踝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 结论 对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病例 ,应作病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 ,决定采用保肢或截肢。对年龄偏大或同时合并颅脑或胸腹部损伤患者 ,为抢救生命 ,倾向早期急诊截肢。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与简单内固定 (普通螺钉或克氏针 )结合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手术创伤小 ,符合微创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术后应用合理行为替代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收治的73例前列腺增生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施行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合理行为替代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包括遵医行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2.54±0.61)分、(2.74±0.52)分、(2.83±0.66)分、(2.75±0.28)分]及遵医行为率(94.60%)均高于对照组[(2.11±0.53)分、(2.16±0.39)分、(1.97±0.45)分、(2.14±0.37)分,77.78%],2组在自我情绪、合理日常活动、科学饮食、足够饮水量等遵医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膀胱痉挛、尿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41%)与对照组(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5,P=0.142)。 结论 合理行为替代护理可提高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遵医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对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效果及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需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24例,入组患者均接受骨科植入类器械治疗,根据时间顺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260例为实施根因分析法前患者,研究组患者264例为实施根因分析法后患者,分析在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情况,并对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患者524例,其中发生感染患者46例,感染菌株检出63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41株,65.1%),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18株,28.6%),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9株,14.3%);研究组污渍器械、生锈器械、返洗器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合格器械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为6.8%,对照组感染率为15.8%,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骨科感染患者中主要感染菌株类型为革兰阳性菌,在进行手术器械植入治疗时,实施根因分析法进行器械灭菌质量评估可有效提高骨科植入类器械清洁灭菌质量,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