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3-2012-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JOA评分及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影像学评估。结果 25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植入节段的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功能,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13年3月,采用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根据Levine分型标准Ⅱ型骨折6例,ⅡA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OASYS内固定系统,并在C2,3椎板及关节突间植骨。为确保安全及准确,所有操作在C形臂X线机导航下完成。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评估固定融合节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结果8例患者颈椎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后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2,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不稳定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复位骨折并使之达到骨性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郑杰  叶虹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Injury》2018,49(3):538-542
BackgroundMetabolic response to severe trauma requires early nutritional resuscitation. Carnitine is essential for lipolysis, the energy source during this hypercatabolic phase. However l-carnitine is not present in nutritional replacement solutions. Furthermore, free carnitine depletion, defined as carnitine plasma level under 36 μmol/L, was not adequately reported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plasma free carnitine levels and factors of variation in severe trauma.MethodOur observational study concerned 38 trauma patients including 18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On the third day after trauma, plasma free carnitine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enzymatic method) while patients received artificial nutrition.ResultsLow plasmatic free carnitine concentration was evidenced in 95% of the patients with a median value of 18 μmol/L (11–47).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mean arterial pressure, serum urea, CKD-EPI and patients with TBI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lasma free carnitine concentration less than 18 μmol/L. Lower plasma free carnitine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BI with 17.72 μmol/L (11–36) versus 21.5 μmol/L (11–47) for others patients (p = 0.03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vere trauma with TBI and CKD-EPI above 94 mL/min/1.73 m2 appeared to be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lower free carnitine plasmatic concentration (Goodness of fit = 0.87 and AUC = 0.89).ConclusionOur observations support hypotheses that plasma free carnitine concentration is lowered in severe injured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TBI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estimated GFR above 94 mL/min/1.73 m2.  相似文献   
6.
椎体后突成形术的骨水泥外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外漏的原因和预防办法。方法: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4例(18椎),男6例,女8例;年龄64~81岁,平均74.5岁;下胸椎6例,腰椎8例。椎体骨折行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后进行分析,根据X线片对骨水泥外漏进行分类,分析骨水泥外漏的可能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对策。结果:14例随访1~8个月,平均6.2个月。14例中骨水泥外漏4例,分别漏向椎体的前、后、侧方及椎间隙,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骨水泥外漏是椎体后突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手术操作规范,骨水泥外漏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Wallis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接受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的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18例;年龄40~68岁,平均54.2岁。单节段病变44例,双节段病变4例;其中L3,44例,L4,540例,L3,4和L4,5双节段4例。采用JOA、Oswestry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及功能评价,采用Odom方法进行疗效评估,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Odom评估标准:优20例,良24例,可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12.4±2.7)分增加到术后12个月的(26.1±2.0)分(P<0.01);Oswestry疼痛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14.1±2.9)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5.5±1.8)分(P<0.01)。腰椎侧位X线片显示神经根管高度和椎间隙后高度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动态稳定,扩大椎管容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伤椎钻孔骨减压治疗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析相关性胸腰背疼痛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对19例椎体压缩性骨折胸腰背疼痛患者进行行非计划性和计划性椎体钻孔骨减压术治疗,椎体压缩均≤1/3,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44~68岁,平均61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为2.5年。胸背痛6例,腰背痛13例。胸椎9节,腰椎16节。结果:1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症状无复发。患者VAS评分术前(5.7±0.3)分,术后(2.3±0.2)分。术后24h疼痛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术后48h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结论:伤椎钻孔骨减压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胸腰背疼痛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对陈旧性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析相关性的胸腰背痛止痛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