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6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骨皮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6例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患者,在行病灶清除的基础上行游离腓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骨皮缺损。[结果]经术后6—60个月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发生静脉危象6例,再次吻合成功;伤口Ⅰ期愈合140例,Ⅱ期愈合13例,遗留窦道3例;骨髓炎复发2例。移植腓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结论]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皮缺损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Ⅰ期修复。但是在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顽痹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以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织病 ,是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 1999~ 2 0 0 1年 ,作者以自拟顽痹乐 Ⅰ 号和顽痹乐 Ⅲ 号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0例 ,女 16例。年龄 18~ 6 2岁 ,平均 5 2 .5岁。病程 1.5~ 2 4个月 ,平均 8个月。早期 (病程在 1年之内 ,手指关节晨僵不超过 1小时 ,关节酸痛、僵硬 ,交替发作 ,逐渐加重。先多见于手指、足趾 ,继之可见于掌跖、腕、肘、肩、…  相似文献   
3.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内固定材料弯曲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往往导致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活动。对此,不少学者作了长期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尚无理想的办法。1981~1990年,我们采用双臂撬压法治疗该病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的组织学表现。方法:6~8岁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随机选取8只山羊的L2-L6的两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的两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处死所有动物,取出椎体,组织学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肉眼观察:PMMA与松质骨界限清晰,一个椎体取材时交界面出现破碎和脱落现象;而CPC和rhBMP-2/CPC与椎体内松质骨界限不清,互相融合生长。HE染色光镜观察:PMMA与骨小梁松散结合,界限明显,未见PMMA吸收和新生骨形成;CPC均匀分布于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内,有CPC吸收现象,同时可见有新生软骨样团块形成,并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向其中心长入;rhBMP-2/CPC除了CPC的表现外,可见成骨活动活跃。结论:在组织学上,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性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6.
余传仁 《中医正骨》1993,5(1):10-11
采用手法折骨、钢针撬拨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方法,综合治疗桡尺骨骨折畸形愈合56例。结果达解剖复位者23例,近解剖复位者28例,功能复位者5例;随访6~7年平均29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65%,明显高于文献报导的手法复位。观察认为:本法创伤小、解剖复位率高、对骨端及周围骨痂与血液循环破坏轻。  相似文献   
7.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特点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路 《中国骨伤》1997,10(4):61-62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特点[1]及外科处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2,3,4]。现结合文献,作一综述。损伤特点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为碾挫暴力所致。多系重物挤压或夹持肢体后继续碾压造成[5]。如车轮碾压、机器卷压等,其中交通事故伤占91.8%,主要为汽车和拖拉机碾压伤[6]。1.车轮碾压伤的组织损伤特点[7]:(1)车轮滚动时组织损伤特点:车轮在滚动接触肢体时,对接触部位除具有重力垂直压迫力量外,尚有一个车轮转动而产生的平行肢体向后的切向力,这二力的合力则与肢体的接触面形成了向后下的角度,加之…  相似文献   
8.
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肱骨干骨不连临床上多见,传统的方法是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但由于组织创伤大,且术后多需石膏外固定,常遗留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更有部分病例骨折仍不愈合,而需再次手术。我们自2000年4月-2004年5月,采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不连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缝匠肌损伤综合症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多见于一些特定职业人员如司机、舞蹈人员、体操和足球运动员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经常在单一姿势下过久、过频的活动,腿部肌肉包括缝匠肌经常受到急骤的收缩而造成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急性撕裂伤或慢性劳损.作者自2003~2004年先后收治缝匠肌损伤综合症27例,经采用内服中成药、外贴膏药和封闭等方法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取组织护理会诊的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博采各专科之长,挖掘各专科病区护理潜能、优势、充分商讨、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计划.既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各专科护士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