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焦利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20-920
目的:探讨抽吸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卵巢囊肿患者采用在CT下扫描定位,局麻后用21号细长带标尺及针芯的穿刺针穿刺囊腔,抽尽囊液,注入无水乙醇适量,保留20 min后再抽吸3次,最后注入10 ml无水乙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囊肿缩水或消失,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项操作的护理的关键在于术前作好患者及物品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0月,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的病人,行宫腔镜手术者52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7例,粘膜下肌瘤9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年龄37~52岁,平均385岁。术前经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均在子宫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肌瘤手术或息肉切除术,时间20~50分钟。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病人恢复快,疗效好,治愈率达961%,其中完全不出血者17例,占327%,月经量明显减少者16例,占307%,月经正常者17例,占327%。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术前介绍手术方法、手术体位及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解除…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及IGFBP-3 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经合理的药物治疗,其预后已大为改观,但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为此我们检测了2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例嗅沟脑膜瘤手术病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结果嗅沟脑膜瘤大多以精神症状、视觉障碍和嗅觉减退为首发症状,9例行冠状切口,4例行半冠状切口,分块切除肿瘤,5例翼点入路,1例纵裂入路。1例眶上入路,SimpsonI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13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预后良好,1例复发。随访时间1~6年(平均3.1年),术前术后均保留嗅觉的为2例,精神状态改善18(91%)和视力障碍改善的15(75%)。1例(5%)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式的选择取决诸多因素,预后取决于手术中的组织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延髓外侧综合征的临床、MRI特点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34例延髓外侧综合征磁共振成像检查 ,部分作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DSA)检查 ,临床与影像对照观察。结果  (1)延髓外侧综合征除延髓病变外 ,可有小脑、桥脑病变。 (2 )闭塞血管可为小脑后下动脉 ,也可为椎动脉。 (3)延髓中上部病变多有严重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延髓下部病变多有眩晕、眼震、共济失调 ,延髓各段病变常见霍纳征、恶心、呕吐。结论 延髓外侧综合征可由多血管闭塞引起 ,临床变异大 ,症状与影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个体化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29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16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n=72)、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n=55)。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和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P<0.05);3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个月~3年,3组复发率比较,单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双重疝囊高位缝扎组 > 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合并修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单重疝囊高位缝扎基础上灵活选择附加术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前、后路手术途径相结合治疗腰骶部脊椎结核的方式进行研讨,研究其优点和术后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收治的146例腰骶部位脊椎结核患者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并同时行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全部患者均为Ⅰ期手术。结果全部146例患者均获得术后刀口Ⅰ期愈合,经1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2年电话随访,平均19个月,结核临床症状均消失,脊柱结核无复发病例,以Moon植骨标准,所植骨均在48个月后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个月,术后3个月后活动练习,患者的弯腰及蹲下等非剧烈活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同时行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治疗腰骶部的结核,术后植骨融合顺利,并发症少,并能减少术后下腰痛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监护经验。方法选择2009-2013年治疗的167例IE患者,将2009-2010年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2013年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原体分布、超声心电图、基础心脏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分别占20.35%、13.92%,观察组分别占9.09%、39.7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占37.50,其次为贫血占12.50%,对照组发热、贫血患者分别占15.19%、16.46%;两组患者病原体分布均以链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2.91%、52.27%及18.99%、20.45%;4年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IE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基础心脏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对基础心脏病患者应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PBL教学模式在康复科进修医生培训中的应用可行性,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进修医生的PBL教学模式,以2012年1-12月间参与康复科进修学习的32名医生作为对照组,行传统LBL教学模式(授课中心教学模式),以2013年1-12月间参与康复科进修学习的35名医生作为研究组,行PBL教学模式(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进修医生对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可度,同时由带教医生设置试卷,考核进修医生对康复科医疗技术的掌握程度。结果 1观察组对培训模式的总主观认可率97.1%,对照组为75.0%,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进修医生入科成绩均值相近,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科成绩平均(88.4±3.6)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78.6±2.9)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康复科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具备推广价值,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