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之栋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2017,30(11):982-985
目前对于复发性髌骨外侧脱位的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股骨滑车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旋转截骨术等。临床报道显示:单独应用一种或者联合几种术式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都取得了理想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但目前对个体髌骨脱位的术式选择尚缺乏统一标准、也未达成共识。同时随着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等术式应用愈加广泛,也有越来越多值得引起关注的手术并发症和失败率。本文旨在对当前各种术式的应用现状做一系统综述,汇总目前取得的疗效、阐述各种术式的应用要点,以期更精准的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与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Embase,Pubmed,Central,Cinahl,学位论文和论文(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单侧腘绳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医用透明质酸凝胶注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18~43岁,平均(28.27±12.30)岁,病程1~40 d,平均25 d,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个月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透明质酸钠凝胶未注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6~45岁,平均(29.14±10.23)岁,病程1~36 d,平均26 d,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个月后未行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之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检查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在对术后4、6、8、12、24周时患者在该段康复期的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围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在各时间点和组间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关节活动度各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354,P0.001)。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在注射后6、8、12、24周注射组均优于未注射组,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后6周与8周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组优于未注射组。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第2阶段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在术后康复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各项膝关节功能,在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中有确切疗效,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I型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型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分组的BMSCs生长情况,酶标仪测吸光度值﹙OD﹚,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RGR%﹚;利用材料浸提液与兔新鲜血混合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评价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空白组﹙A组﹚,50%浓度组﹙B组﹚和100%浓度组﹙C组﹚BMSCs均生长良好,并于1、3、5天逐渐增殖,阳性对照组﹙D组﹚细胞于第1天开始变圆、皱缩,3天和5天均皱缩死亡。A、B、C三组细胞在第1、3、5天各组吸光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与D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材料相对溶血率为4.1%。结论 I型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与传统技术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Springer Link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200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5月01日中关于计算机导航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纳入标准为初次TKA,且以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为实验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排除标准为数据可疑或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计算机导航与传统技术TKA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最终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篇。资料分析后显示,两种手术方法对术后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 =-0.03,95%CI(-0.60,0.53),P>0.05],股骨假体冠状位角内/外翻角度>3°[RR=0.79,95%CI(0.60,1.05),P>0.05]、术后股骨假体旋转角度>3°发生数量[RR=0.78,95%CI(0.60,1.01),P >0.05]、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3°发生数量[RR=0.82,95%CI(0.49,1.39),P=0.47]、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角度[MD=-0.32,95%CI(-0.93,0.29),P>0.05]、术后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FS)[MD=5.26,95%CI(-1.52,12.04),P>0.05]、术中失血量[MD =-17.23,95%CI(-46.43,11.97),P>0.05]及术后并发症[RR=1.29,95%CI(0.53,3.15),P=0.58]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导航组时间长于传统组[MD=13.4,95%CI(9.40,16.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下肢机械轴角度[MD=-0.67,95%CI(-1.08,-0.25),P<0.01]、下肢机械轴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0,95%CI(0.50,0.71),P<0.01]、术后胫骨假体冠状位内/外翻角>3°发生数量[RR=0.50,95%CI(0.28,0.90),P <0.05]、术后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 =-1.26,95%CI(-1.80,-0.72),P<0.01]、胫骨假体矢状位角内/外翻>3°发生数量[RR=0.61,95%CI(0.44,0.83),P<0.01]、术后股骨假体矢状位角度[MD=-0.64,95%CI(-0.84,-0.44),P<0.01]、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MD=1.89,95%CI(1.10,2.68),P<0.01]、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2.36,95%CI(0.79,3.93),P<0.01]的比较上,导航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假体的安装精确度,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虽然使用导航技术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孙润杰  郭丽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骨伤》2022,35(12):1170-1176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与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注射治疗肩袖肌腱病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和关节活动度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e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PRP注射与CS注射肩袖肌腱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注射后短期(3~6周)、中期(8~12周)、长期(≥ 2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西安大略肩袖疾病评分指数(Western Ontario Rotator Cuff Index,WORC),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共纳入7篇RCT文献,共379例患者,其中PRP组188例,CS组1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短期和中期随访内VAS、ASES及WOR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ASES评分[MD=7.1,95% CI (2.06,12.14),P=0.006]和VAS[MD=-1.55,95% CI (-2.65,-0.55),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肌腱病的患者,PRP与CS在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的短期和中期随访疗效相似。然而,长期随访发现,PRP较CS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方面体现出优势。肩关节活动度在整个随访期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腓骨固定在胫腓骨关节外骨折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关于固定腓骨与否对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治疗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腓骨固定组与不固定组的复位不良率、旋转畸形率、内翻或外翻畸形率、前或后发畸形率、不愈合率、术后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6篇随机对照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有8篇为高质量文献,共813例患者,其中腓骨固定治疗383例,未固定腓骨4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固定腓骨相比,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固定腓骨可以降低术后旋转畸形率[RR=0.22,95%CI(0.10,0.45),P<0.000 1]和内翻或外翻畸形率[RR=0.34,95%CI(0.14,0.84),P=0.02],并促进骨折愈合[RR=0.76,95%CI(0.58,0.99),P=0.04]。而复位不良率[RR=0.48,95%CI(0.10,2.33),P=0.36],前或后畸形率[RR=1.50,95%CI(0.76,2.96),P=0.24],术后感染率[RR=1.43,95%CI(0.76,2.72),P=0.27],二次手术率[RR=1.32,95%CI(0.82,2.11),P=0.25],手术时间[MD=10.21,95%CI(-17.79,38.21),P=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胫腓骨关节外骨折时腓骨固定组相较于不固定组在防止旋转畸形和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促进愈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自体骨移植和骨替代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对入选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Cochrane手册中的干预性Meta分析标准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方法的关节凹陷、关节面二次塌陷率、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感染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研究,424例患者,其中骨替代物组296例,自体骨移植组128例。两组手术时间[MD=-16.79,95%CI(-25.72,-7.85),P=0.000 2],出血量[MD=-70.49,95%CI(-79.34,-61.65),P<0.000 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关节凹陷[MD=-0.17,95%CI(-0.91,0.58),P=0.66],关节面二次塌陷率[RR=-0.74,95%CI(0.3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髓心减压植骨与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为Ficat期)26例(31髋),男19例,女7例;年龄24~63岁(平均41.3岁)。其中15例(19髋)采用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11例(12髋)采用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治疗。记录两种术式的失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Harris评分和镇痛泵的使用天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随访4~24个月,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镇痛泵的使用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住院天数髓心减压钽棒植入组明显长于髓心减压植骨组(P〈0.05)。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Harris评分髓心减压钽棒植入组(88.24分)高于髓心减压植骨组(71.84分),提高22.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心减压钽棒植入术对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髓心减压植骨术,但住院天数较长。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目前已成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临床治疗方式,术后的肢体及假体力线直接关系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导航手术(computer-assisted surgery,CAS)被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报道,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能够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软组织平衡,提高假体组建安装的精确度,恢复术后正常下肢力线,并且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脂肪栓塞。虽然目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还不是主流手术技术,但随着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未来计算机辅助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