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在美国,有24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1]。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女性,年龄大于50岁以后,每过7到8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的风险就增加1倍[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可达30%[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骨科围术期骨代谢变化特点及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年龄>60岁老年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男性21例,女性69例。其中行髋关节手术37例,膝关节手术38例,腰椎手术15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45例,术后应用碳酸钙片+活性维生素D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测定静脉血骨钙素(OC)及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结果共78例患者完成随访,对照组(n=37)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41)术后1周β-CTX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1周OC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髋部BMD术前与术后3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前后骨代谢发生改变,手术后1周骨吸收过程活跃,骨形成过程受抑制;术后应用鲑鱼降钙素3个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但对促进骨形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特点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 ,虽然股骨颈骨折后引起头坏死的因素很多 ,但其根本原因是供应头的营养血管损伤 ,血供中断而造成头的部分缺血或整个头的无血状态。为了详细观察和了解股骨颈骨折后头坏死、修复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为以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 ,笔者设计了此实验。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与分组 同一批 6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共 66只 ,雌雄不限 ,体重 3~ 3 5kg ,实验组 60只 ,随机分成 10个小组 ,每组 6只 ,另 6只作对照组。1 2 实验过程 实验组 :用 2 5 %硫喷妥钠通过耳缘静脉作连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 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抗骨松药物组合方案对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及新发骨折的影响,进而提出适合我国人群的既经济又有效的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的防治方案.方法 24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被分为:单纯钙剂组、钙+骨化三醇组、钙+降钙素组、钙+骨化三醇+降钙素组等4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1年.观察药物治疗期间骨密度、再发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2例新发骨折发生,三者联合用药组用药前后骨密度的改善最为明显,虽然其在脊柱骨密度方面提高较其他两组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股骨颈部骨密度提高较其他两组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性药物的治疗可以提高骨密度,降低新骨折的发生率.联合用药对提高骨密度优于单一用药.本研究期间只有两例发生再骨折可能缘于病例样本量少和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有无不良影响及抗骨质疏松症后1年全身骨密度变化。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因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72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9.8岁,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应用钙尔奇D600mg,1次/d、骨化三醇0.25μg,1次/d,B组:A组治疗方案+术后4周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合并症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13.9%的患者为骨量减少,根据骨密度T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占63.9%。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骨折后平均16周达到(替代实现)影像学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合并症、术侧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A组患者腰椎、髋部BMD与基线相比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腰椎、髋部BMD较基线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近端骨折后A组有1例患者再次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B组未出现再骨折。结论内固定术4周后应用阿仑膦酸钠未发现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有影响,与钙剂、活性维生素D联合应用1年能提高患者术后全身骨密度。阿仑膦酸钠能否预防再发骨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多中心健康人群标准化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国一般人群标准化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Lunar、Norland和Hologic三种不同厂家及型号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五地区一般人群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521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所得结果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 确定了我国一般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别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标准化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标准化骨峰值。结论 从而得出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骨密度参考值。为进一步骨质疏松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9.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骨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生率也在提高。虽然其发生率不如女性高,但它引起髋部骨折的并发症、伤残率与死亡率均比女性严重,应提醒人们的重视与关注。现将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一些问题,提出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12例,共12手19指,年龄52~87岁,平均64.5岁。对比术前、术后即刻和随访时患指被动伸直受限的角度和改善情况,以及病人的主观满意度,并记录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随访3~4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即刻被动伸指受限情况改善达85%,随访时达73%,病人满意度100%。出现2例2指皮肤裂伤,后自行愈合,1例出现短暂性手指感觉减退,3周后自行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针刺筋膜切开术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