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到2007年8月,2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人院后,卧床,腰部垫枕,逐日垫高3~7天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6.5mL,完成29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1~12个月。分别观察入院时、术前、术后3天、术后1月、术后3月和术后6月行术椎体的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角度、后凸角度矫正率、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垫枕自身复位较好地恢复了椎体的高度、矫正了后凸角度,之后行PVP术可维持及增强以上效果,并显著改善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论垫枕自身复位配合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对国内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嵩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学证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震波治疗跟病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手工呛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有17个RCT,2376例患者纳入到本系统评价。对整体有效率进行3个亚组合并效应量分析:震波优于安慰剂,RR=1.49,95%CI(1.31,1.71),Z=5.90(P〈0.00001);震波优于与局部封闭,RR-1.23,95%CI(1.08,1.39),Z=3.24(P=0.001);震波优于综合治疗,RR-2.03,95%CI(1.53,2.68),Z=4.85(P〈0.00001)。VAS改善率震波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3,95%CI(-0.87,4.53),Z—1.33(P=0.18)。RM功能评分震波优于对照组,RR=1.36,950oCI(1.17,1.59),z=3.96(P〈O.0001)。结论:现有研究表明震渡治疗跟痛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介绍施杞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提倡辨病、辨证、辨型相结合,根据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的不同,在运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证经验,形成了具有显著疗效的系列经验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予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对照组予假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评分、耐痛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最后完成研究者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②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③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压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60 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对照组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压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④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耐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两组均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耐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⑤组间治疗7 d、治疗14 d比较,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试验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单用筋痹方而言,加用耳穴压豆可更好地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压痛阈和耐痛阈,快速减轻腰部疼痛程度,这种效应能够持续到7 d;加用此疗法还能在14 d内更加明显地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年龄≥50岁),检测腰2-腰4椎体及髋部骨密度(BMD),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运用SPSS 18. 0和SPSS Clementine 12. 0进行关联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社区217例50~86岁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60例脾肾阳虚者,约27. 65%; 65例肝肾阴虚者,约29. 95%; 39例气滞血瘀者,约17. 97%。女性骨量减少患者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型关联性强,而男性与气滞血瘀证型关联性中等。结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的中老年人群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子以肾为先天,临床诊治中应重视肝脾肾、气血等病理变化与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颈康Ⅰ号方治疗气虚血瘀伴痰热交阻型颈椎病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颈康Ⅰ号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96例气虚血瘀伴痰热交阻型颈椎病患者按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 64例 (用颈康Ⅰ号方治疗 )和对照组 3 2例 (用颈痛灵治疗 )。共治疗 2个月 ,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 ,两组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皆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提示颈康Ⅰ号方对气虚血瘀伴痰热交阻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处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跟痛症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方剂57首,共用药88味,累计用药频次为602次。其中用药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祛风湿药使用频次为230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180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中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矢状位MRIT2WI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颈椎曲度采用Borden’s测量法和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的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颈椎曲度)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的预测方程,其F=8.959,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是颈脊髓受压的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的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的颈椎间隙、颈椎曲度的变化对颈脊髓受压程度的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