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90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Low-dose repeated lipopolysaccharide pre-challenge followed by chronic mild stress (LPS/CMS) protocol has been introduced as a rodent model of depression combining the roles of immune activation and chronic psychological stres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is paradigm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hitherto.MethodsThis study evaluated LPS/CMS-induced cognitive effects and the role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GSK-3β) activation with subsequent neuroinflammation and pathological tau deposi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effects using lithium (Li) as a tool for GSK-3 inhibition.ResultsLPS pre-challenge reduced CMS-induced neuroinflammation,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and cognitive inflexibility. It also improved spatial learning but increased GSK-3β expression and exaggerated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accumulation in hippocampus and prefrontal cortex. Li ameliorated CMS and LPS/CMS-induced depressive and cognitive deficits, reduced GSK-3β over-expression an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mpeded neuroinflammation and enhanced neuronal survival.ConclusionThis study draws attention to LPS/CMS-triggered cognitive changes and highlights how prior low-dose immune challenge could develop an adaptive capacity to buffer inflammatory damage and maintain the cognitive abilities necessary to withstand threats. This work also underscores the favorable effect of Li (as a GSK-3β inhibitor) in impeding exaggerated tauopathy and neuroinflammation, rescuing neuronal survival and preserving cognitive functions. Yet, further in-depth studies utilizing different low-dose LPS challenge schedules ar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immune activation and chronic stress expos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妇女在围产期不同时点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9月到2017年2月,在两家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508名妇女中完成了全部时点的随访(从孕早期至产后6周,随访7次),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计算所有时点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同时在各个时点测量抑郁影响因素。结果:7次随访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8%~37.6%;产后两个时点的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于轻度抑郁症状(13.0%~14.3%vs.11.8%~13.0%,均P<0.05)。孕早期抑郁症状(OR=2.54、2.05)和产后焦虑(OR=1.43、1.13)与产后1周及产后6周的抑郁症状均正向关联;孕早期焦虑与孕12周至40周共5个时点的抑郁症状正向关联(OR=7.27、1.28、1.18、1.18、1.18)。结论:围产期不同时点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不同,焦虑在整个围产期都与抑郁持续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5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确定有无二尖瓣返流;同时观察心脏收缩期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充盈峰速(Early mitral valve velocity/Mitral valve filling peak velocity during atrial contraction,E/A)。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血压、腰围、BMI指数、血脂、血糖以及血尿素氮无差异(p>0.05);研究组二尖瓣返流病例数多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E/A、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均高于常规组(P<0.05),而收缩期右房上下径、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分析发现,二尖瓣反流、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与阵发性房颤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心脏超声特点包括: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心房扩大、二尖瓣返流等,与单纯高血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H-MR波谱(MRS)检测腓肠肌肌细胞内脂质(IMCL)浓度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价值。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正常组,每组15只。对DM组以高糖高脂饲养4周联合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45 mg/kg体质量建立T2DM模型,正常组则以普通饲料饲养4周联合注射1% STZ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对照。于建模成功后第4、8周采集2组大鼠右后肢腓肠肌1H-MRS,检测其IMCL浓度;于建模成功后第8周处死动物,检测2组右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之后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坐骨神经组织变化,判断是否发生DPN;评估腓肠肌IMCL浓度对早期诊断DPN的价值。结果 DM组15只均成功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周DM组大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建模成功后第4、8周,DM组大鼠右后肢腓肠肌IMCL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且建模成功后第8周DM组及正常组大鼠IMCL浓度均明显高于第4周(P均<0.01)。建模成功后第8周,DM组大鼠均发生DPN,其右坐骨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 均<0.001);病理结果示神经纤维异常变化。结论 1H-MRS检测腓肠肌IMCL对早期诊断T2DM大鼠DPN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镜技术在老年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4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2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率、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且两者远期疗效相当,有望成为老年直肠癌患者常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OMT基因Met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包括45腺肌病患者),以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对其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另选取同时期100例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包括50例非腺肌病患者)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与试验组同样的方式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对比两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其中试验组分别为38.0%、37.0%、25.0%,对照组分别为40.0%、41.0%、19.0%,两组对比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P>0.05;对比两组A等位基因频率,试验组为42.3%,对照组为34.1%,两组对比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基因Met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雄  曾三平 《中南药学》2007,5(2):142-144
目的建立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emo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三氟醋酸溶液(5:9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8nm,柱温:35℃。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2~0.3584μg(r=0.9990)和0.1924~1.346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3%,100.1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且样品分离效果好。适用于当归苦参丸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制定肝复康丸的质量标准。对五味子进行了薄层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通过方法学验证,薄层鉴别专属性强;五味子醇甲在0.05~1.18μg(r=0.9998,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回收率为102.9%(n=9),RSD为2.1%。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肝复康丸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ADR报告分别从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45.6%);引起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6.0%);ADR涉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反应最常见(49.5%)。结论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86例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儿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方法通过对城区六家医院儿科近5年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纠纷发生与当事人职称和工龄的关系。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不高(其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占26.7%,服务态度冷淡占23%,静脉穿刺水平不高占15.1%),家属期望值过高和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分别占16.3%和10.5%),同时还发现低年资和低职称护理人员比高年资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结论认为更新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重视护理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强化年轻护理人员的儿科护理技术水平的训练和提高;重视儿科护理的高危因素,严把护理质量关;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增加法律意识是降低儿科护理纠纷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