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16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2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蒲小妮 《现代保健》2012,(23):152-152
目的:研究产后家庭访视与产后4-6月行母乳喂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社区内2006年9月-2012年3月住院分娩的265例健康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1次、2次和未给予家庭访视,研究不同访视次数对4-6月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结果:产后家庭访视两次的4~6月纯母乳喂养率95.7%,产后家庭访视一次的4-6月纯母乳喂养率82.8%,未进行产后家庭访视的4~6月纯母乳喂养率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家庭访视有利于婴幼儿母乳喂养,可显著提高4-6月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3.
汝颖  葛敏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7):173-173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器材、敷料和物品的供应单位,其工作质量影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本文通过对供应室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人员配置合理化、加强素质培养,以期为今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分析脐动脉血气及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准确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方法 随机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活婴1 980例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5、10分钟Apgar评分.登记新生儿一般信息、出生情况、母围产因素,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过程及窒息后的治疗结果.对1分钟Apgar≤7分的低Apgar评分与相应的脐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剩余碱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8.375、43.479、6.978、80.557,均P<0.01).1分钟Apgar评分4~7分的轻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622、22.467、6.890,均P<0.05).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重度窒息与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轻度窒息血气分析结果中,H+浓度负对数、剩余碱和氧分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012、15.926、8.244,均P<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更具客观性,脐动脉血气分析结合低Apgar评分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指标,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行低浓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镇痛148例,与同期未使用镇痛药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5例进行对比,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分娩镇痛组镇痛有效率达99.32%,分娩镇痛组总产程(493.74±150.88分钟)与对照组(381.42±134.97分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6,P<0.01),其中分娩镇痛可引起第一产程时间延长(t=-4.572,P<0.01).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4.86%和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4,P<0.01).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0.68%和0.87%)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5%和0.87%)相比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000、0.000,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虽可使产程时间延长,但未出现产程延长超过正常者,且对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前,国内外对车载野外饮水净化装置研究较多.虽然该装置能对野外水源进行有效净化处理,但存在装置体积大,能耗大,成本高,携带不便等问题.因此,笔者研发了一种新型车载野外饮水净化装置.该装置系统由前处理单元、净化单元、箱体和电控单元四个部分组成. 前处理单元是对原水进行沉淀和消毒处理.采用的沉淀剂为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混合物,用来沉淀原水中的悬浮物及其他杂质.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用来去除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使用时将两者一起倒入车载水桶中与水搅拌,消毒10min后可进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接触三硝基甲苯(TNT)的火炸药科研人员的心动过缓和职业性白内障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火炸药科研生产过程中接触TNT的科研人员234人为观察组,另选同一单位内不接触TNT的机关人员和后勤人员89人为对照组,通过工作场所TNT水平现场监测和科研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明确工作场所TNT水平、科研人员心动过缓和职业性白内障的发生情况。结果①TNT现场检测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1~0.14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0.01~2.17 mg/m3;②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心血管系统自觉症状阳性率分别为26.1%和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员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4人被确诊为职业性白内障。结论火炸药科研人员作业过程中接触TNT会导致心动过缓和职业性白内障的发生,应加强科研人员在TNT接触过程中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8.
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病,具有发病急、腹痛剧烈的特点[1]。肾绞痛与胆绞痛、心绞痛,均属绞痛类疾病,通常剧烈难忍。迅速缓解绞痛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使用哌替啶,吗啡等麻醉性药物镇痛是临床上传统常用的方法之一[2-3]。此类药物镇痛效果虽好,但有抑制呼吸、心脏、易于成瘾等副作用,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地佐辛是一种新型桥环氨基四氢萘,为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药,其优点是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2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依托咪酯0.2mg·kg-1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1,芬太尼10μg·kg-1或R组瑞芬太尼2μg·kg-1。术中2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4~6mg·kg-1·h-1维持镇静,间断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F组在切皮前、转机前、转机中、停机后,根据血压、心率分别追加芬太尼10~15μg·kg-1;R组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0.5μg(kg·min)-1,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整输注速度。于麻醉诱导前(哟)、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3h(13)、主动脉开放6h(T4)、主动脉开放12h(T5)、主动脉开放24h(T6)采动脉血5mL,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H—FABP蛋白血清浓度在眨、T3、T4及T5时间点均升高,与,IU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3时间点升高最明显:2组间H—FABP蛋白血清浓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引起患者H—FABP血清浓度增高,临床常用剂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H—FABP影响是相似的,故两者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影响有相似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本研研究探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探讨管理对策,为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临床医生352名,运用工作压力源表、积极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焦虑量表对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焦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和焦虑的关系中存在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对焦虑的影响完全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其焦虑产生间接作用,强调了积极应对方式在减少医生焦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