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特异性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以明确特异性免疫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伴肾脏损害患儿的血清补体(C3)、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其是否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差异.方法 将96例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治疗的初次入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和紫癜性肾炎组,对81例患儿检测其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96例患儿检测血清补体(C3)和体液免疫(IgG、IgA)、92例患儿检测特异性IgE、过敏原.结果 过敏性紫癜组患儿血清IgG水平9.94±2.60g/L明显高于紫癜性肾炎组的7.32±3.61g/L,t=-3.897,P<0.001;过敏性紫癜组C3、CD3、CD4均值及CD4/CD8比值高于紫癜性肾炎组,IgA、CD8均值低于紫癜性肾炎组,但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6.74%,最常见的致敏原是律草(16.30%),其次是鱼(14.13%)和黄瓜/芹菜(13.04%).结论 免疫功能紊乱与过敏性紫癜发病可能存在某种联系;过敏性紫癜患儿需对相应过敏原做好有效地预防.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保胎无忧片中芍药苷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世虎  陈志成 《中成药》2005,27(4):470-472
目的:用HPLC法测定保胎无忧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色谱柱: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水(20:80),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在0.5~3.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 为0.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儿童发病初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HSP的临床效果及对早期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34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肾损伤(HSPN)组(78例)和非肾损伤(NHSPN)组(156例),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出生喂养史、临床症状和相关检验指标情况;将肾损伤组患儿随机分为灌流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皮疹消退、腹痛、关节肿痛、便血症状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d、2d、3d后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影响HSP肾损伤发生的单因素分析显示,HSP肾损伤发生率在年龄、性别、季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5、16.67、18.72,P<0.05);H S P肾损伤发生率在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57、9.63,P<0.05);肾损伤组患儿出现腹痛、上肢/面部皮疹、皮疹反复时间≥4周、皮疹反复次数≥3次的发生率及D-二聚体异常率与非肾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58、6.08、10.48、12.24、13.3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岁、男性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风险分别是<9岁、女性患儿的5.47和2.36倍(P<0.05);出现腹痛、上肢/面部皮疹症状患儿发生HSP肾损伤的风险分别是无该症状患儿的4.18和3.69倍(P<0.05);检验指标D-二聚体异常的患儿发生HSP肾损伤的风险是指标正常患儿的3.61倍(P<0.05).灌流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腹痛、关节肿痛和便血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87、9.05、6.51、7.74,P<0.05);治疗后灌流组和对照组患儿尿液A lb、α1-M G、β2-M G含量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F=3.38~341.14,P<0.05);不同治疗时期灌流组患儿尿液A lb、α1-M G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6.43~16.77,P<0.05);灌流组患儿尿液β2-MG含量在治疗1d和治疗3d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13、2.83,P<0.05).结论 年龄≥9岁、男性、发病于秋季、低出生体重、伴有腹痛和上肢/面部皮疹症状者及D-二聚体异常是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对其应积极早期监测肾损伤指标,早期治疗,加强对具有以上特点HSP患儿的远期随访.HP可明显缩短HSP患儿的病程,改善HSP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同时有保护HSP患儿肾功能的作用,HP是临床上治疗H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血清总IgE水平,了解过敏性紫癜过敏原的组成,为临床寻找病因和做好有效的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20例患儿中血清总IgE阳性者为112例,占93.3%,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103例,占85.8%;其中对一种过敏原反应阳性者42例(35%),对两种以上过敏原反应阳性者61例(50.8%);吸入组中特异性IgE最常见的致敏原是律草(15%),其次是多价霉菌(11.7%)、尘螨/粉螨(11.7%);蛋白食物组中以虾/蟹(15.8%)为最高,其次是鱼(10.8%)和蛋类(9.2%);蔬菜水果食物组以西红柿/菠菜/芹菜(14.2%)为最高,其次是大豆/胡萝卜/南瓜(10%)和生菜/莴苣/蘑菇/黄瓜(10%).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混合过敏较多,需针对相应过敏原做好有效预防,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实验室诊断和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优化宫颈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临床Ⅱb期以上的宫颈癌患者1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n=86)和对照组(n=90),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根治性放疗,联合组患者则接受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近期、远期不良反应,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1、3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近期有效率为91.86%(79/86),对照组为77.78%(70/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不良反应均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损害,远期不良反应表现为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联合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1、3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98%(6/86)、24.42%(21/8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67%(15/90)、38.89%(35/9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3.02%(80/86)、75.58%(65/8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5.55%(77/90)、60.00%(54/90),组间3年内生存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患者为中心的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两病并存的临床表现的认识及合理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并发肺部真菌感染70例的资料。结果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肺结核主要特点:结核病史长,年龄偏大;以浸润型肺结核为主;肺部病变广泛,空洞多,病情较重;多有继发真菌的诱因可寻;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结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有增多趋势,了解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两病并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将单一功能的破袋、破碎、筛分、风选设备集成在1台设备中,并分析该一体化分选处理机的工作原理、设计结构和工作性能。作为分选工艺的核心设备,它有效地解决了物料缠绕、堵塞、扬尘等工艺难题,简化了生活垃圾分选工艺路线,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药分型论治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选取偏头痛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三组:肝阳证组91例,口服颅痛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服养血清脑颗粒;痰浊证组36例,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使用二陈丸或正天丸;血瘀证组67例,口服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使用中成药正天丸。疗程均为16周,停药后12和24周各随访1次,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各项指标。结果三组头痛发作天数治疗后4周、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和P=0.012);三组发作次数只有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总持续时间治疗后4周、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05);三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有效率分别为84.62%、80.00%和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证以颅痛饮为基础方、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医药分型论治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选取偏头痛患者194例,随机分为三组:肝阳证组91例,口服颅痛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服养血清脑颗粒;痰浊证组36例,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使用二陈丸或正天丸;血瘀证组67例,口服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后使用中成药正天丸。疗程均为16周,停药后12和24周各随访1次,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各项指标。结果三组头痛发作天数治疗后4周、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和P=0.012);三组发作次数只有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总持续时间治疗后4周、治疗后16周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05);三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有效率分别为84.62%、80.00%和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阳证以颅痛饮为基础方、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