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文献,对其用药规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宣肺止咳类、化痰止咳类、润肺止咳类、祛风止咳类中药使用频率最高,中药方剂中止嗽散的频数最高,占了总方剂量的50%,其次依次为三拗汤、桑杏汤、二陈汤、升降散、养阴清肺方、泻白散、麻杏石甘汤、百合固金汤。中药频数15次的共17种,主要为止咳平喘类、宣肺止咳类、化痰止咳类、清肺止咳类中药。其中杏仁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甘草、桔梗、紫菀、炙麻黄、蝉蜕、百部,使用频率均30%。结论:通过用药规律的聚类分析发现,治疗感染后咳嗽病位以肺最为常见,病性因素以风为主,兼夹痰湿、热毒等,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基线CT形态及定量学特征构建多原发肺腺癌(MPLC)、腺体前驱病变不同结节危险度分层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MPLC、腺体前驱病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类型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原位癌(AIS)归为低危组,而将微浸润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AC)归为高危组。结节形态学特征[成分、边缘(毛刺和分叶)、空腔(空泡、扩张支气管征)、胸膜牵拉]由人工智能(AI)肺结节分析软件自动获得,然后由1名具有5年胸部CT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再次评估。结节定量CT参数(最大径、长短径之比、平均CT值及体积)由后处理工作站(Lung VCAR,GE)分析获得。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模型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160枚结节,其中双原发结节57例(79.17%),女性52例(72.22%)。高危组、低危组结节最大径分别为(13.85±6.14) mm、(6.10±2.45) mm,长短径之比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蛋白(IMA)及各炎性因子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并经临床确诊的96例NSTE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Hcy、IM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各因子与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单支病变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增加,而多支病变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与双支病变组进行比较均有明显增加,且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IMA及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兔的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SAH模型,将45只硬膜外阻滞成功的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n=15):对照组、假手术组和HTEB组;然后各组再分为注血后l、7、14 d三个亚组(n=5)。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注射前和注射后1、7、14 d动物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测量并比较各组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GR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6]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基底动脉Vm、血清中TNF-α、IL-1和IL-6含量最高,HTEB组次之,假手术组最低,三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脑组织中GR表达水平假手术组最高,HTEB组次之,对照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HTEB可增加SAH后CVS的兔基底动脉周围脑组织GR的表达,并抑制TNF-α、IL-1、IL-6过度分泌,从而减轻CVS。  相似文献   
5.
营养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采用营养作辅助治疗方法来探讨对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方法52例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3DEC X/6DE,治疗组在强化期加用高能要素合剂80g/天。结果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主要以蛋白质能量不良为主的营养不良(57.7%)。两组完成疗程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76.9%(20/26)(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营养状况得到明显好转(P<0.001);治疗组在完成疗程后期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采用营养作辅助治疗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Ⅰ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Ⅰ、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20年来肺结核病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改进肺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9年肺结核病耐药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年来的文献系统分析表明初始耐药率为30.1%,获得性耐药率为65.6%,总耐药率为43.8%;初始耐多药率为8.5%,获得性耐多药率为31.7%,总耐多药率为19.3%。2000-2009年间的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和总耐药率以及初始耐多药率相对于1990至1999年间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始耐药以耐SM和INH最多,耐药率为40.9%和40.8%;获得性耐药和总耐药均以耐INH最多,耐药率分别为47.0%和30.4%。在初始耐药中,耐一药和耐多药的比例分别为47.7%和26.6%,差异有显著性。在获得性耐药中,耐一药和耐多药的比例分别为26.3%和49.3%,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我国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以及总耐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获得性耐药以耐多药为主,耐药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家庭成员为传染源与婴儿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性及其早期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近8年收治的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婴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33例的早期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并以同期收治的1~3岁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对照。结果婴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有家庭成员结核病接触者发病率为48.5%,而对照组仅为7.7%。婴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有卡介苗接种占75.8%,但疗效欠佳,治愈率仅36.4%;后遗症发生率36.4%,两项与对照组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密切接触是婴儿患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危因素,其父母为主要传染源,值得高度重视。可以把有结核病接触史、发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临床特点作为判断婴儿结脑疑似病例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5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38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标本送检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PCR、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涂片找抗酸杆菌,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阳性率52.7%,明显高于脑脊液涂片找抗酸菌(1.2%)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1.5%)。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杆菌培养方法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R检测明显优于细菌学培养。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PCR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特异性高,分析周期短,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观察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CD4+T细胞、CD8+T细胞、IFN-γ和IL-4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针对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核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开展从免疫治疗和结核病疫苗设计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和诊疗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