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立止血(Reptilase)与东菱克栓酶(Batroxobin)是含有同种成分而临床适应症截然相反的两种药物.立止血具有止血功能,用于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东菱克栓酶则可激活纤溶系统活性,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然而两者的主要成分却均为巴曲酶(Batroxobin),对于巴曲酶的作用与分类,目前的药物学手册多数只收其一,有的则按不同名称分别收载.  相似文献   
102.
洁肤霜中有效成分的HPLC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氢化考的松为内标,在Nova-PakC18柱上,甲醇-0.025mol/L KH2PO4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了洁肤霜中氯霉素和醋酸地塞米松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测得氯霉素的回收率为98.61%,RSD=0.7%,地塞米松的回收率为97.65%,RSD=1.0%。  相似文献   
103.
为说明疫苗口服接种产生黏膜免疫的生理学基础,突出微粒作为口服疫苗载体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肠系淋巴组织的抗原呈递及黏膜免疫反应特点,并结合肠道吸收屏障,进一步讨论微粒载体经肠道的摄取和转运,阐述疫苗微粒口服接种的研究概况。参与免疫调节的M-细胞和派伊尔集合淋巴结是口服疫苗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采用微粒作为疫苗转运载体,可克服肠道屏障的影响,赋予了口服疫苗以新的内涵,特别是凝集素化微粒在提高疫苗转运及免疫接种效率方面的作用。可见经肠黏膜免疫系统进行的疫苗口服接种,通过微粒载体介导,将实现定位触发和效应放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姜黄素制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仲明远  全山丛  胡晋红 《中成药》2007,29(2):255-258
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L.)的干燥根茎。姜黄素(curcum in)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被广泛用作色素、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由于其具有药理作用广、毒性低而具有广阔的药物应用前景。实验证明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广泛的药理活性[1](见图1)。但是,由于姜黄素稳定性差、体内生物利用度低、用药量大而限制了姜黄素的推广使用。如何改善姜黄素的各方面缺点,制备生物利用度高、用药量低的高效、强效制剂已经成为近年来药剂工作者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图1姜黄素的药理作用F ig.1 Pharm aco log ica …  相似文献   
105.
研究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以及对P物质诱导两种细胞表达IFN-γ、IL-1β、IL-6及IL-8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P物质受体表达的影响;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西替利嗪共孵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西替利嗪对IFN-γ、IL-1β、IL-6及IL-8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替利嗪显著抑制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P物质受体的表达;P物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IFN-γ、IL-1β、IL-8的分泌量;1~100 μmol·L-1的西替利嗪均可抑制皮肤细胞IL-1β、IL-8的分泌,但对IFN-γ的分泌无明显影响。P物质和西替利嗪对两种皮肤细胞IL-6的产生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磷脂复合物中姜黄素的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磷脂复合物中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姜黄素、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姜黄素-PVP(1∶2,w/w)固体分散体、姜黄素磷脂复合物-PVP(1∶2,w/w)固体分散体在含0.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0.1mol/L盐酸中120min累积溶出度分别为0.7%、13.6%、28.0%和98.4%,且磷脂复合物-PVP(1∶2,w/w)固体分散体5min累积溶出72.6%。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中组胺H1 受体(H1R)表达及西替利嗪(CET)对组胺诱导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aCaT细胞H1RmRNA和蛋白表达,用组胺处理细胞为模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组胺诱导白介素8 (IL-8)和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蛋白分泌及CET对诱导的干预作用。结果 HaCaT细胞有H1RmRNA和蛋白表达;组胺(1×10-6 ~1×10-4 mol·L-1 )可显著诱导细胞IL-8蛋白分泌(P<0. 05, vs对照组), 组胺(1×10-5 mol·L-1 )可显著诱导MCP-1分泌(P<0. 05, vs对照组),加入(1×10-6, 1×10-5mol·L-1 )CET共同培养24h,可抑制诱导作用(P<0. 05, vs模型组)。结论 西替利嗪可能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皮肤过敏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微透析探针的体内外相对回收率。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左氧氟沙星的浓度,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为294 nm,进样量10 μL。利用透析法、反透析法测定血管同心圆微透析探针的体外相对回收率,分析药物浓度、流速对相对回收率的影响。利用反透析法测定比格犬颈静脉、前列腺中探针的体内相对回收率,考察体内12 h的回收率稳定性。结果 在0.1~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左氧氟沙星的HPLC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且专属性良好,高浓度质控样品、中浓度质控样品、低浓度质控样品、定量下限样品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分析要求。体外实验中,血管同心圆微透析探针的正向回收率和反向回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浓度不影响体外回收率,但回收率随灌流液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体内实验中,颈静脉中探针的相对回收率为(48.46±1.94)%,前列腺中探针的相对回收率为(13.23±1.44)%,且相对回收率在12 h内稳定。结论 建立的HPLC可用于左氧氟沙星微透析探针的测定,反透析法可用于测定左氧氟沙星微透析探针的体内相对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通过对1例肺癌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及用药分析,探讨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工作的具体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分别对抗真菌药、抗肿瘤药、降糖药和降压药的应用加以分析,探讨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切入点.结果 医师采纳药师部分用药建议,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结论 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