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2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683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1379篇
内科学   1054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593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4889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7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828篇
  2008年   817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846篇
  2005年   826篇
  2004年   844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可  邹利光 《四川医学》2006,27(12):1240-1241
目前冠心病的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主要标准,1999年美国有超过183万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其中有2/3的检查只是为了诊断目的。从节约诊疗资源和减少患者的创伤性的层面上,一种非侵入性的冠心病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自从1983年第一代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  相似文献   
82.
造血和血管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细胞的产生和血管的发育必须同步 ,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研究表明 ,无论是在胚胎时期还是出生后 ,造血系统和血管的发育都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祖先细胞 ,而且胚胎期和出生后的血管发育机制也很相似[1 ] 。本文就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胚胎期的造血和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CPB)管理的经验及教训,为更安全的CPB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2月~2004年12月施行的CPB心内直视手术7 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硬件设备、转流技术、灌注师经验、术中监测及心肌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结果全组死亡248例,总死亡率3.4%(248/7 262)。1964年2月~1983年12月施行CPB手术464例,死亡52例,死亡率11.2%;1984年1月~1996年12月施行CPB手术1 709例,死亡78例,死亡率4.6%;1997年1月~2004年12月施行CPB手术5 089例,死亡118例,死亡率2.3%;1997年3月~2004年12月,对3 748例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CPB,手术顺利,未发生与CPB相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灌注师的经验和硬件设备的完善、使用高质量的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多种转流技术的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等可明显提高CPB的安全性。心脏不停跳下CPB是安全且易于管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4.
柏凯  梁平 《消化外科》2006,5(2):115-1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的Glypican-3(GPC-3)mRNA检测用于诊断HCC早期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9例肝炎和肝硬化、10例转移性肝癌、10例肝血管瘤患者、19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GPC-3mRNA水平。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GPC-3mRNA的检出率为62%(24/39),GPC-3mRNA的检出率与肿瘤直径77%(17/22)、癌结节数目67%(19/24)、临床TNM分期76%(19/25)、门静脉癌栓90%(9/10)、远处转移100%(6/6)等临床参数密切相关。GPC-3mRNA在转移性肝癌、肝炎和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及健康献血员外周血中均未检出。结论巢式RT—PCR检测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GPC-3mRNA是一种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5.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活动以及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 ,然而仅凭目前已知的蛋白质根本无法阐明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 ,因此 ,以基因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支撑 ,进一步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全部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大量工作者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本文现对此作一简述。1 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是研究在特定时间或环境下某个细胞或某种组织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的真正含义在于 :它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孤立地研究某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86.
实习是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外科实习更是每一个外科医师外科生涯的重要阶段,它不单是将前期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并在临床中得以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外科医师动手能力的关键一环。外科实习时光是短暂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有较大收获,是每一位实习医生十分关心的话题。通过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笔者得到如下几点体会,提出来与广大的实习医生探讨。  相似文献   
87.
杨健  谭颖徽  裘松波 《重庆医学》2004,33(3):385-38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成年大鼠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依赖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大鼠骨髓巨噬细胞作为前体破骨细胞,观察在含RANKL和/或M-CSF的15%胎牛血清培养基中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在盖玻片和牛股骨皮质片上培养1、3、5和7d后,利用形态学观察、TRAP染色以及骨吸收陷窝检测对破骨细胞的生成进行鉴定,并对生成的TRAP( )细胞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当培养细胞在RANKL和M-CSF联合作用下,TRAP阳性染色的单核和多核破骨细胞可在3d内迅速形成,骨片吸收实验显示在第5天时骨片上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征象;RANKL呈剂量依赖型诱导TRAP阳性细胞生成.结论在M-CSF的协同作用下,RANKL可明显诱导成年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88.
患者男,62岁,以全身多发进行性增大的痛性包块为首发表现,伴皮肤破溃流脓、寒颤高热、活动后呼吸困难,影像学发现肺部不规则结节、颅骨多发性穿凿样病灶、左中腹壁及右肛门旁软组织影,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浅表包块针吸活检未见肿瘤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痰培养发现大量曲霉菌生长,以全身播散性曲霉菌病予抗霉菌治疗后病情仍未能改善,再次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CD45RO(+),CD30(+),CD3(-),CD20(-),CK(-),HMB45(-),符合皮肤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2周期后,体温得到控制,包块明显缩小,皮肤溃疡愈合,肺部病灶吸收消失。  相似文献   
89.
2004年9月7日参考消息转载的一篇法国《世界报》的章,讲述了法国经济学家托马.皮凯蒂的研究成果,即:缩小班级规模确实对学生成绩有影响,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它是减少学校不平等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托马.皮凯蒂研究、跟踪了不同年级的升学成绩和大小班的教学效果,人数较少的班级的成绩明显好于人数多的班级。  相似文献   
90.
125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和临床影响因素,建立远处转移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2001年5月-2006年5月收治鼻咽癌治疗后0.5年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125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远处转移危险指数(HI)公式,并根据HI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进行比较.结果:125例中骨转移60例(48.0%),肝转移43例(34.4%),肺转移42例(33.6%),多脏器、多部位转移28例(22.4%),0.5~2年发生远处转移89例(71.2%).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影响治疗后远处转移(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有无化疗是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危险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后2年内,常见转移部位是骨、肝、肺.HI值能较好地反映远处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