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静  李建蓉  杨染  刘国庆  温云 《西部医学》2020,32(4):602-606
目的 探讨MRI成像数据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确诊的7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RI检查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MRI阴性组(n=30),创伤性出血组(TH组,n=26)及创伤性微血管损伤组(TVI组,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量分别测量血浆中vWF、cFn、pNF-H水平,根据病变的数量、大小和位置对GRE、FLAIR、DWI和SWI阳性结果进行扫描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 MRI阴性组GOS评分>3分患者显著多于TH组、TVI组患者(P<0.05)。损伤后≤48 h,TVI组患者vWF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降低, pNF-H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升高(均P<0.05)。损伤后>48 h,TH组患者vWF水平较MRI阴性组、TVI组显著升高(P<0.05);TVI组患者cFn、pNF-H水平较MRI阴性组、TH组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当将损伤后<48 h测量的vWF、cFn和pN- H水平添加到预测模型中时,预测预后良好的准确性从57%~60%增加到77%~81%。 结论 TBI患者损伤后血浆中vWF、cFn等水平变化显著,MRI成像数据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2.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胃壁的间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平滑肌类或神经源性肿瘤,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9例GST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ST的影像学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53.
女性盆腔肿块CT误诊(附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肿块CT误诊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女性盆腔肿块CT误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层厚10mm,间距10mm平扫,6例行3~5mm薄层CT增强扫描,造影剂采用76%泛影葡胺和碘海醇(64.7g)100mL肘静脉团注。结果单纯囊性6例,单纯实性8例,囊实性2例,含脂肪及钙化2例,肿块大小约10mm×18mm×24mm~130mm×140mm×150mm,边缘光滑规则11例,不规则5例,部分边缘不清楚2例。结论不典型或巨大女性盆腔肿块容易导致CT定性或组织来源的误诊。  相似文献   
54.
55.
乳腺疾病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就可同时减轻患者心理、生理上承受的痛苦。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及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就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更进一步认识夏科氏关节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误诊原因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本院自2000年至2011年发现的3例夏科氏关节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例患者中,1例误诊为粉碎性骨折,1例误诊为肩周炎,1例误诊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成像技术要领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200份实行质量控制前(非质控组)及质量控制后(质控组)的肝动脉DSA片,依据照片甲级片率判定标准计算甲、乙、丙级片率,比较两组DSA片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包括运动或饱和伪影、导管位置欠精确、造影剂注射参数不当、窗宽窗位调节不当、诊断区未包全、照相信息捕捉不全、设备性能)发生率。结果质控组甲、乙、丙级片率分别为80.98%、14.13%、4.89%;非质控组分别为71.35%、18.61%、10.04%。质控组非甲级片缺陷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质控组(χ2=36.968,P<0.05),在导致非甲级片的缺陷因素中,伪影居多,导管位置欠精确次之。结论影响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成像技术、注射参数、设备性能、后处理及照相技术,实施质量控制能显著提高肝动脉DS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9.
秦媛  陈楠  郭玉林  李坤成 《解剖学报》2013,44(5):661-664
目的 探讨正常汉族成人内囊的影像解剖。方法 选择健康汉族成人1000名(2000侧),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分为5组,每组男、女各100名。所有受试者均行三维(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应用3D分析软件(Midobl)手工勾画出各个解剖值,软件自动计算出其解剖参数值。
结果 左、右侧内囊前肢前后径测量值为(16.93±1.67)mm和(16.60±1.72)mm,左、右侧内囊后肢前后径测量值为(28.42±1.92)mm和(27.68±1.81)mm。 左、右侧内囊前肢左右径测量值分别为(11.25±1.52)mm及(11.10±1.53)mm,左、右侧内囊后肢左右径测量值分别为(20.10±2.33)mm及(19.44±2.17)mm。 标准轴面上,左、右侧内囊前后肢之间夹角分别为(125.66±2.38)°及(126.01±34.11)°。 结论 高分辨率MRI能提供较为精确的内囊图像及测量数据,本实验提供了中国汉族正常成人内囊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脑梗死与颈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颈脑血管疾病患者60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128层cTA发现颈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有无脑梗死分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最高(24.00%),其次为颈外动脉起始部狭窄(12.79%),椎基底动脉狭窄最少(5.57%)。左侧颈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右侧。颈动脉狭窄最好发部位为颈内外动脉起始部。双侧大脑中、后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大脑前动脉。脑梗死组颈脑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颈脑动脉狭窄处斑块部位、范围、数量、性质、狭窄程度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