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科学   188篇
综合类   658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27篇
中国医学   372篇
肿瘤学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7月至2013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30例,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术2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结果 阴道前壁“桥”式缝合术的手术时间为(21.50±3.8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 ±3.20)ml,术后复发率为3.33%,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时间(48.50±3.50) min、术中出血量(74.00±5.60) ml、术后复发率14.29%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桥”式缝合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复发率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2.
患者男性、7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因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设置过长造成心房不应期感知,双心室起搏抑制,心力衰竭加重,经缩短PVARP后好转。提示行CRT时PVARP设置不易过长,以防影响双心室起搏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并检测其活性。方法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五聚体PXR应答元件(everted repeat elelment-6,ER-6元件)5和(direct repeat element-3,DR-3)5序列;将五聚体PXR应答元件序列(ER6或DR3)克隆至p GL3-Promoter载体上;利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XR应答元件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 PXR应答元件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具有明确的活性。PXR激动剂茴香霉素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ER6-Luc(R2=0.95;P=0.002 2)和DR3-Luc(R2=0.96;P=0.000 91)报告基因的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0.11±0.04)μmol/L和(0.13±0.06)μmol/L;PXR拮抗剂酮康唑能够剂量依赖地降低茴香霉素诱导的ER6-Luc(R2=0.97;P=0.000 85)和DR3-Luc(R2=0.98;P=0.000 11)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0.71±0.11)μmol/L和(1.73±0.15)μmol/L。结论成功构建了PXR应答元件报告基因,建立了PXR转录活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情况及趋势,通过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药物滥用流行现状和水平,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科学监管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根据2016年国家发布的《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等渠道进行药物滥用为关键词的文献检索,分析我国药物滥用情况现状及滥用趋势。结果虽然近年传统毒品占比有所降低,但绝对占比依然较高;滥用新型毒品的占比逐年提升。医疗用药品滥用略有抬头趋势,多药合并滥用情况仍然存在。性别比例中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35岁以下低学历青少年是药物滥用高危人群。药物滥用具有明显的地域趋势且滥用场所以非公共场所为主。结论药物滥用现状不容乐观,且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提示药物滥用危害的知识普及应得到更大的重视。药物滥用具有地域特点,应因地施策。药物滥用场所大多较为隐蔽,且获取途径多样。应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相应法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7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3个月的总死亡率为22%(80/367).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OR=1.805),入院时GCS评分(OR =1.991)、孔对光反射情况(OR =2.033)和头颅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OR =1.71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海拔高度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受伤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或CT显示中线移位>10 mm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这些发现有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Visionwire标测导丝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因心力衰竭接受CRT的患者,分别采用Visionwire导丝及左室电极到达可植入左室电极的冠状静脉(CS)分支内进行起搏参数测试及电生理标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起搏参数测试、电生理标测结果及手术时间。结果在5例患者的16个CS分支中,两种方法所测的起搏参数值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起搏阈值有强相关性(r=0.90,P<0.01),感知亦有相关性(r=0.67,P<0.01),二者最大起搏电压引起膈肌刺激的部位相似。应用Visionwire导丝可以进行局部电位电激动顺序标测。Visionwire导丝对单个CS分支进行起搏参数测定比应用左室电极进行起搏参数测定所需时间明显缩短(12.4±7.5 min vs 18.3±12.2 min,P<0.01)。结论应用Visionwire标测导丝可以预测CS分支的左室电极起搏参数,根据局部电位延迟可准确定位左室电极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摘要:目的 :利用原代培养的心房肌细胞建立快速起搏模型,研究在快速起搏早期内皮素-1(ET-1)表达的变化。方法:以原代培养大鼠心房肌细胞,建立快速起搏细胞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在快速起搏3、6、12、24 h后内皮素-1的mRNA表达和分泌量的变化。结果:与起搏前比较,快速起搏6 h后ET-1的mRNA表达[(0.31±0.02)比(0.52±0.07)、(0.62±0.09)、(0.75±0.05)]和分泌量[(3.4±0.8)ng/L比(6.0±1.4)ng/L、(8.3±1.5)ng/L、(11.2±2.1)ng/L]持续增加(P均〈0.01)。结论:快速起搏早期,原代培养心房肌细胞内皮素-1的mRNA表达和分泌量随起搏时间增加,提示内皮素-1参与了房颤时心房病理重构。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末,人类研究发现了脂肪组织是人体的最大内分泌器官。21世纪初,日本东京大学吉村浩太郎首次开展脂肪移植的辅助细胞脂肪移植(cell assisted lipotransfer,CAL)技术,并取得了新的进展[1]。  相似文献   
109.
邹家丽  李安遥  王启铭  赵怡  于净  项荣武 《中草药》2019,50(8):1838-184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归肾经补阳药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选择归肾经补阳中药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韭菜子、沙苑子、仙茅、续断以及胡芦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化学成分,利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B)、类药性(DL)值筛选活性成分及Pub Chem数据库的化学相似性靶点预测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STRING数据库寻找归肾经补阳药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加权Page Rank算法评价蛋白互作(PPI)网络中的节点,并对信号通路进行打分。基于通路富集分析及PPI分析筛选核心靶蛋白。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分别构建化合物-关键靶点网络、药材-关键靶点PPI网络和关键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筛选出归肾经补阳药核心靶蛋白21个,信号通路40条。归肾经补阳中药可能通过T细胞调节、性激素调节、免疫反应、延缓衰老等途径发挥温补肾阳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神经营养因子、TNF及雌激素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寻找归肾经补阳药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为深入诠释补肾阳药的分类含义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在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小型巴马猪为实验对象,体质量(46.0±5.2)kg,共12只,雄性,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肝素化后转流,应用低温脏器保护液逐步降温至15℃并停止循环。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循环时间为90 min;B组停循环时间为120 min,每组各6只。分别记录操作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体温、末梢氧饱和度及神经系统评分等。结果 A组死亡0只,存活6只(100%);B组死亡3只,存活3只(5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神经系统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救治中,便携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可诱导深低温(15℃)水平停循环90 min,保证实验动物存活及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