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98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科学   561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4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在以往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液体外漏、接瓶、拔针等,常依靠患者或家属使用呼叫器或到护士站找护士的方法 解决.输液量多的情况下护士不了解本组输液人数、瓶数以及患者流动情况.由此带来很多的弊端.因此,各家医院设计了各种输液巡视单以减少弊端.我们在学习总结各种方法 的基础上,改良了输液巡视单,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同时也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1999年1月-2007年7月,我们收治18例因癫痫发作致烧伤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33例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65—89岁,平均78岁。12例采用保守治疗(牵引、颈围、头颈胸石膏固定),9例采取前路单枚螺钉固定,12例采用后路C1-C2融合技术。评价保守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期间无患者死亡,随访11-47个月,平均26个月,保守治疗7例不愈合,前路螺钉固定3例不愈合,后路融合2例不愈合。1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对于老年Ⅱ型齿状突骨折应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采用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需结合患者齿状突具体形态、骨折类型来决定,单纯前路单枚螺钉固定效果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994.
病人,女,16岁,因乏力、食欲减退、尿黄11 d,加重5 d入院.查体:意识清楚,无贫血外观,面色稍晦暗,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浊音界无缩小,肝,脾肋下可触及,腹水征可疑.  相似文献   
995.
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胫骨下段开放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板治疗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2007年2月,采用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22例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进行一期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伤口均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周(16~25周),按Ma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9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后内侧入路胫骨远端后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显露充分、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少、固定确切可靠,对于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局部内外侧软组织损伤重或皮肤条件差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6.
伴随着当前建筑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已使高能量的四肢、脊柱创伤发病率高达30%。目前对创伤急诊病人的运输往往采用木板、夹板等简易工具固定,往往由于其固定不牢靠,不能有效稳定骨折,在转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出血增多,应用不当甚至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肢体残废。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骨折患者也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逐渐衰退,在骨折后卧床治疗期间极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自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在护理过程中,关注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征,注意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训练及出院指导等,患者恢复好,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运用MRI监测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在外伤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脑外伤后临床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及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列,以编码流速20cm/s,于颈1~2椎间隙水平测量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在其接受尿激酶治疗过程中进行随访复查,并与腰穿脑脊液压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颈1~2椎间隙水平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均表现为近似于正弦曲线的双向流动,脑外伤组治疗前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高于正常人群(P<0.05)。经尿激酶治疗后68例患者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其脑脊液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脑脊液流速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805,P<0.05),脑脊液向下净流量与脑脊液压力呈正相关(r=0.794,P<0.05)。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前患者脑脊液循环动力学会发生相应改变,磁共振PC-cine法可以早期检测出其循环动力学改变,对脑外伤后患者颅内压改变的监测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张敬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477-4478,4480
[目的]分析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病例的分布特征,探讨援非工作人员口腔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措施。[方法]查阅1年来接诊的口腔疼痛性疾病的病历资料,并按性别、年龄、人群与季节对病种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共接诊援非人员口腔疼痛性疾病351例,牙周黏膜病病例数量最多;18~25岁人群的冠周炎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段,35岁以上人员的牙周黏膜病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下人员;公务人员牙周黏膜病就诊率明显高于商务人员组和劳务人员组。旱季病例数高于雨季,但雨季其他源性疼痛构成比显著多与旱季,女性牙周黏膜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结论]疼痛是援非人员口腔就诊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软组织的疾病明显超过牙髓来源的疼痛,人员年龄、性别、工作环境与季节的影响改变了疾病谱的构成。出国前预防性诊治是减少疼痛性口腔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