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遵医嘱为一男性,60岁左股骨颈骨折病人,应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注射用氟氯西林钠1 g静脉滴注和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0.2g/100 ml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62.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两种药物配伍时出现白色浑浊,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首先,将美洛西林钠3.5 g加入0.9%氯化钠100 ml,插上输液器并排好气,然后将输液器插入到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的液体中,打开输液器,  相似文献   
63.
2011年3月遵医嘱为一左胫骨骨折术后骨缺损患者行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头孢哌酮钠(欧洲塞浦路斯麦道甘美大药厂生产)2 g静脉滴注和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回音必集团(江西)东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 ml(0.2 g)静脉滴注。当头孢哌酮钠液体滴注完毕,予更换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3s后,发现输液管及茂菲滴管内有乳白色絮状物,浑浊,轻摇晃不消失。立即停止输液,重新更换输液器,患者未发生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64.
<正>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以葡萄糖氯化钠液溶解盐酸洛美沙星时,安瓿瓶内立即出现乳白色浑浊物。遂分别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各250 ml稀释盐酸洛美沙星,发现前两种均透明澄清,唯第3种呈乳白色浑浊,说明葡萄糖氯化钠液与盐酸洛美沙星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65.
颅脑降温综合治疗仪由微电脑控制,是一种恒温控制的高精度、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的颅脑降温抢救治疗仪器。本文简要展示了颅脑降温(抢救、监护)综合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框图;详细叙述一例故障原因与检修方法及仪器使用、保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6.
肠道菌群失调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咏 《医学综述》2011,17(2):239-241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库,肠道菌群在多个方面影响人体的健康。一旦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活性发生了异常或定位转移,出现菌群失调,可使宿主致病。近年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与药物的代谢、肠道动力异常、菌丛的变化、饮食、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现就其常见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7.
血液透析机是肾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设备,因此,加强其在临床使用中的全面维护与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机的安全性和使用率,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减少临床风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应用血栓通针5ml,每天1次静脉注射,3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周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3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9.
泌尿外科经尿道膀胱镜检查、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等,都需要用大量液体进行冲洗,而这些冲洗的液体最终都从电切镜或输尿管镜的侧孔流出,常常导致无菌单浸湿而起不到保护作用,同时地面还有大量液体积聚,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不便。我科将脑外贴膜(是一种有黏性的塑料薄膜,具有四边,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性,25岁,军人。9个月前有阵发性咳嗽,咳少许黄色脓痰,伴盗汗,午后低热。求诊于驻军医院,拍胸片见左下肺片状阴影,拟诊“肺炎”,抗炎治疗25天病情无缓解 (药物不详),疑为“肺结核”转另一医院结核科,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治疗2个月,症状稍缓解,但多次痰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胸片复查左肺阴影无改变而疑为“肺隔离症”,又转诊至中心医院及总医院,均以肺隔离症合并感染行抗炎及对症处理,效果差。此后,中心医院胸部CT平扫提示:1 左下肺后基底段实质性阴影;2 右中肺小片状阴影,考虑“肺隔离症 (左)合并感染”而行剖胸探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