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稀释于500 m 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EGF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呈一直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比较,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VEGF水平,增加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调控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50 min,用药时间间隔≥6 h。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MMSE、Mo CA、ADL和BDAE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魏玲莉  余雪 《广东医学》2016,(14):2163-2169
目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 CCCI )患者刺激小脑顶核前后脑血管生物流体力学各项参数及脑电地形图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98例CCCI 患者,随机抽取78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余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前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脑顶核刺激。3组在治疗前后应用TCD分别监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 BA)的生物流体力学各项参数。用EEG/BEAM技术监测治疗前后各频段脑电波及各频段功率谱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频谱波形改变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对照组大脑ACA、MCA、PCA、VA及BA的收缩期峰流速率、舒张末期血流速率、平均血流速率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速率差异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I、R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的改变在以低波幅、低功率的α波为背景下可出现功率值较高的α波,多为α1活动。以低波幅、低功率α波为背景,很少出现一过性局限性较高功率θ波或δ波,节律恒定。睁闭眼诱发试验转为不完全抑制,部分恢复正常。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θ、δ频段相对功率谱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平均值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θ+δ)/(α+β)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CCCI 患者的治疗中,刺激小脑顶核能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生物流体力学参数,并且可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状态,降低慢波功率,重建CCCI 患者的脑功能。对CCCI 患者的缺血状态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梗死前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C)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C)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和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水平;检测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与NIPC组比较,IPC治疗后sFas、sTRAIL、OPG、FPG、TG、LDL-C、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t=20. 568、11.068、18. 484、7. 794、6. 580、4. 541、10.117、6. 556、3. 943,P均<0. 01),sFasL、HDL-C和BI评分升高(t=9.441、7. 068、3. 708,P均<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并降低缺血对脑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6.
目的:检验症状自评量表27项-增补版(SCL-27-P)中文版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湖北省两所综合医院的非心理科室的患者(躯体疾患组)发放问卷346例,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患者(心理疾患组)发放问卷136例,对武汉某社区居民和武汉一本院校的大学生(正常对照组)发放问卷259例,进行SCL-27-P中文版施测,回收有效问卷741例。从正常对照组样本中抽取100例2周后实施重测。结果:SCL-27-P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5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68~0.90,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4。各条目与所在因子的相关系数r为0.63~0.86,5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0.70~0.78,5因子之间的相关为0.28~0.60,所有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躯体疾患组、心理疾患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植物神经、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和抑郁4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量表的5因素相关模型结构。结论:SCL-27-P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有机磷中毒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对68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纤颤电位出现率30%,正向波出现率32%,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57%),波幅增高(36%),多相波增多(32%),重收缩呈单纯相41%,混合相48%。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24%),MCV减慢(61%),远端潜伏期延长(47%)。结论电生理检查对有机磷中毒患者受损肌肉、受损神经、损害性质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68,阿托伐他汀20mg/d)和联合治疗组(n=64,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1 000 mg/d)。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活性氧、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N末端脑钠肽、血脂、左室质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活性氧、丙二醛、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N末端脑钠肽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明显下降[(1.75±0.46)mmol/l VS(1.89±0.53)mmol/l,(990.8±412.8)IU/ml VS(1194.6±418.3)IU/ml,(4.45±1.92)μmol/l VS(5.87±2.57)μmol/l,(0.52±0.08)mg/l VS(0.63±0.23)mg/l,(0.45±0.30)pg/ml VS(0.60±0.15)pg/ml,(212.32±67.32)pg/ml VS(272.46±57.38)pg/ml](P0.01)。超声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下降[(106.5±17.1)g/m2VS(111.5±18.3)g/m2]。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大麻素受体1(CB1)和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mRNA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43例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4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B1和FAAH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CB1和FAAH水平变化;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Stroop色词测试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分析CB1和FAAH表达水平与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抑郁症患者的CB1-mRNA、FAAH-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2)抑郁症患者的CB1表达水平与HAMD中的体质量变化因子正相关(r=1.021,P=0.001);FAAH表达水平与HAMD中的认知障碍因子负相关(r=-0.065,P=0.023);(3)抑郁症患者FAAH-mRNA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P<0.05).结论 CB1受体可以影响抑郁症患者的能量代谢,FAAH会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产生影响,提示抑郁症患者外周血CB1-mRNA、FAAH-mRNA表达量与抑郁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对H2O2诱导小神经胶质BV-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BV-2细胞,用H2O2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乙素10,20,40 μmol·L-1组。CCK8试剂盒检测五味子乙素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匀浆中MDA、NO含量及SOD活性,免疫印迹方法检测Jak2、p-Jak2、State3、p-State3、HO-1及SO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的五味子乙素可明显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降低氧化应激产物MDA及NO的释放、增强SOD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提高HO-1、SOD1蛋白水平,并抑制Jak2、State3的磷酸化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明显降低BV-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e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