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1.
目的研究柯萨奇B组病毒(CVB)及肺炎支原体(MP)双重感染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小儿免疫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RRI住院患儿132例。根据MP-IgM抗体及CVB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对照组、MP感染组、CVB感染组及双重感染组。4组均测定ESR、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VBIgM抗体;采用琼脂单向扩散法定量测定IgG、IgA、IgM;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CVB感染主要见于1~3岁患儿,阳性率为32.1%;MP感染主要见于3岁以上患儿,阳性率为22.7%;双重感染10例,占患儿总数的7.6%。CVB及MP双重感染组IgG有升高趋势,IgA有下降趋势,双重感染组IgM较阴性对照组及MP感染组明显升高(Pa〈0.05)。各组T细胞亚群中CD3比例无明显差异;MP感染组及双重感染组CD4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a〈0.05);4组CD8无显著差异;CD4/CD8值双重感染组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VB感染组NK细胞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VB及MP感染均使RRI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双重感染使上述免疫失衡加重。  相似文献   
12.
13.
健康小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224名健康儿童及21名“超重”儿童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逐步回归分析三者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家系的关系,建立预测方程。所测结果与国内外相似年龄的资料对照讨论.文中强调从儿童时期开始研究脂质代谢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CD40+T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了核心的作用.根据细胞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经证明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常见的以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免疫网络失调引起,其中Th1/Th2细胞平衡、Th17/Treg细胞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Th1/Th2细胞、Th17/Treg细胞的分化、调节及Th1/Th2细胞失衡、Th17/Treg细胞失衡参与JIA发病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气道结构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多种介质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一氧化氮(NO)是目前已知最小、最轻的一种气道炎性标志物,NO产生机制以及生理功能与哮喘气道炎症存在紧密关系。呼出气NO(FeNO)检测可帮助诊断哮喘,并可区分出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同时FeNO有助于预测哮喘急性加重,预测激素的减量或撤停;此外,FeNO还有助于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症状的鉴别诊断,并可更好地监测抗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儿童缓解期哮喘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缓解期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组予孟鲁司特钠加玉屏风颗粒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随访6个月期间咳喘发作、发热及下呼吸道感染人次,比较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13、IL-17、IL-9、IL-5)等的变化。结果 (1)随访6个月期间组间比较,治疗组因发生反复咳喘、发热、下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人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EOS水平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Ig E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IL-13、IL-17、IL-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治疗儿童缓解期哮喘,可显著延长临床缓解期,减少咳喘复发与继发感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调节T细胞亚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诱发瑞氏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女 ,5a,因发热、嗜睡、呕吐 7d再次入院。 1月前因反复发热、乏力、纳差 1个月以发热待查初次入院 ,当时查体无殊 ,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无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 ,柯萨奇病毒IgM抗体强阳性 ,EB病毒IgM抗体阳性。抗ENA系列抗体中的抗Sm阳性 ,蛋白电泳 β2 球蛋白增高。肝脾超声未见异常。诊断为乙肝病毒抗原血症 ,柯萨奇病毒、EB病毒感染。予抗感染、保肝、免疫调理治疗。入院d3体温降至正常 ,住院d13带保肝药和干扰能 (先灵葆雅公司生产 ,商品名干扰素α 2b ,每瓶含 10 0万…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引起的 ,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重要信息传递者 ,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 13(IL 13)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 ,在1993年Keystone细胞因子会议上被正式命名[1] ,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 ,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近来的研究发现IL 13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IL 13的来源与结构人IL 13(hIL 13)主要由CD4 + 、CD8+ T细胞产生 ,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也能分…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3岁.因反复发热5个月于 2000年11月28日入院.患儿于2000年6 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阵发性腹痛.在当地医院予退热、消炎、驱虫治疗4d,腹痛好转,体温正常.此后常有间歇发热,体温最高时达40℃,伴全身不适.9月初因发热原因待查就诊于地区医院,查血常规、血沉、补体C3、抗"O"、类风湿因子、血培养、骨髓检查等项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