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2008年12月7日因“全身多发动脉瘤术后2年余,间歇性发热3个月”收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出现持续性腹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CT提示右颈动脉、腹主动脉、左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多发性动脉瘤.术前腹部CT发现腹主动脉下端假性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壁增厚,动脉瘤周围炎性软组织影并伴左肾积水.于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期间分别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术、右颈动脉瘤切除置换术、左肾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重建术、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及右髂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中病理提示主动脉中层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2008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至40℃,伴右踝关节红肿,于当地医院就诊,采用莫西沙星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无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32.
多发性大动脉炎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时为青少年(≤18岁)。38.4%的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71.2%的患者具有无脉或脉弱,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见于49.6%的患者。与成人患者相比,青少年中全身症状、脉搏减弱及ESR增高较为少见(P<0.05)。动脉造影结果显示Ⅰ型(40%)、Ⅳ型(20.8%)和Ⅴ型(30.4%)多见,而Ⅱa型(4.8%)、Ⅱb型(1.6%)和Ⅲ型(2.4%)少见。成人患者中Ⅰ型TA明显高于青少年患者(P<0.05)。有7/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静止期,但血管病理显示有炎细胞浸润。80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随访中58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需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57例经治疗病情得到缓解。36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2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再狭窄率分别为34.7%及77.3%。结论:与成人TA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中无脉症少见。临床表现为静止期的患者仍可能有活动性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3.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国产尼美舒利对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RA患者59 例和OA患者44 例。po 尼美舒利片100 mg,bid;对照组po 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bid。治疗时间为4wk。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炎性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治疗RA4wk 后,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均显著改善。对RA的总有效率为83.3% 。治疗OA4wk 后,膝关节活动痛、15m 行走时间、日常活动能力及病人综合评估均有显著改善。对OA的总有效率为75.0% 。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 , 以胃肠道反应为常见(9.6%)。尼美舒利对RA和O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布洛芬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尼美舒利对RA和O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与布洛芬相当。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POEMS综合征的误诊原因和早期诊断线索.方法: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近10年来26例POEMS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26例POEMS综合征误诊率100%.误诊医院数(3.31±0.97)所、误诊科室(3.31±0.93)个、误诊时间(19.42±10.86)个月、误诊疾病共计18病种.首发症状包括周围神经炎21例(80.8%)、下肢水肿22例(84.6%)和消瘦8例(30.8%).典型临床特征包括周围神经炎26例(100%)和器官肿大24例(92.3%),新发现子宫肥大2例、肾上腺肥大1例和胃壁肥厚酷似晚期胃癌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0例(76.9%),阳痿60%(6/10)、皮肤色素沉着24例(92.3%)和皮肤硬化17例(65.4%).单克隆浆细胞增生的证据达81.8%(18/22),血清免疫电泳M蛋白阳性63.6%(14/22).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2例(9.1%),尿液免疫电泳M蛋白阳性1例,胃壁活组织免疫组化λ轻链阳性1例.淋巴结活检8例,诊断为Castleman病3例,另5例淋巴细胞浸润,3例伴有浆细胞增生.神经活检4例均有轴索变性,1例伴有髓鞘变性.骨髓活检5例中浆细胞增多者2例和骨髓瘤1例.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显示放射性吸收增高占62.5%(10/16),在骨扫描引导下骨骼穿刺查见异常浆细胞2例.结论:POEMS综合征的误诊极为常见,周围神经炎、下肢水肿和消瘦是POEMS综合征常见的早期临床特征,熟悉其病情演变规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M-蛋白的证据.将有助于POEMS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5.
骨关节炎的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和破坏及骨赘形成为病理特点。OA常见于老年人,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硬性肿大、弹响、活动受限,偶伴关节腔积液,但关节局部炎症常较轻,多无全身症状。目前,OA的早期诊断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标志物的检测。虽然,X线平片仍是标准诊断条件,而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影像学检查日趋受到重视,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对OA的早期诊断、病变进展观察及药物疗效评价都有重要临床价值[1]。实验室诊断一、常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并发肾小管酸中毒伴骨软化症少见首发症状的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方法讨论干燥综合征累及肾小管酸中毒伴骨软化的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Pubmed检索的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7岁,首发症状均不同,多以(60%)骨痛和肢体无力起病,治疗上纠正酸中毒,中性磷对症治疗,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被证明有效。结论 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骨软化症起病的患者极易误诊,这种少见表现应作为SS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3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1岁.因发热、结膜炎1个月,多关节肿痛20余天,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38 ℃左右,伴双眼异物感、发红、咽痛.1周后出现游走性多关节肿痛,先后累及双踝、掌指、跖趾、腕、肩、肘和膝关节.伴阵发性胸闷,X线提示双肺纹理增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予以青霉素、头孢哌酮等治疗,并肌肉注射得宝松7 mg,发热逐渐控制,关节肿痛一度好转.病程中无口腔、外阴溃疡,无皮疹和雷诺现象,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和尿痛史.起病以来体重下降5 kg.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免疫细胞表达CD28和CD86分子及其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α-MSH抑制CIA发病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IA动物模型,分离培养致敏大鼠脾细胞或腹股沟淋巴结细胞,加入α-MSH(10^-12~10^-6mol/L)和(或)100μg/ml牛Ⅱ型胶原(bCⅡ),^5H脱氧胸苷(TdR)掺入法测定α-MSH对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的影响;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及干扰素(IFN)-γ含量,以L929为靶细胞.采用细胞毒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显色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分泌水平: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FACS)检测α-MSH对T淋巴细胞表达CD28分子和巨噬细胞表达CD86分子的影响、结果α-MSH能显著抑制bCⅡ诱导的CIA大鼠致敏淋巴细胞的增生反应,并显著抑制CIA大鼠致敏淋巴细胞表达CD28分子和腹腔巨噬细胞表达CD86分子:显著减少IFN-1、IL-1和TNF-α的产生,增加IL-10的分泌。结论α-MSH有抑制CIA大鼠发病及抑制软骨破坏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D28和CD86分子表达、调节细胞因子及NO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骨密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测定5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175例健康者对照者的腰椎(L1~L4)和双侧髋关节的骨密度值,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肝纤维化及肝脏功能等指标。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密度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组的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组的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值低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组(P<0.05)。除乙肝病毒感染和酒精性病因外,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等都和研究对象的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值相关(P<0.0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乙肝肝硬化(OR=1.521,95%CI:1.342~2.354) 和酒精性肝硬化(OR=2.053,95%CI:1.931~3.852)是患者骨密度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包括酒精性和乙肝性)患者的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63岁 ,因多关节对称性肿痛 2 2年 ,发热 3个月余入院。患者于 1961年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 ,甲基硫氧嘧啶口服半年后痊愈。 1975年 10月 ,出现眼睑下垂 ,吞咽困难 ,言语含糊 ,双下肢无力 ,晨轻暮重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 n Ach R)抗体升高 ,新斯的明试验 ( + ) ,诊为重症肌无力 ( MG)。予胸腺 6 0 Co放射治疗 ,并先后口服美斯的明、吡啶斯的明 ,症状好转。 1978年 ,患者逐渐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膝、踝等全身关节对称性肿痛 ,晨僵 ( 3 h左右 ) ,查 RF( + )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 R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