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2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4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400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857篇
外科学   3116篇
综合类   2673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69篇
  18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501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亲手创建的解放军医院.烧伤整形科于1985年成立,是医院重点专科中心,河北省卫生厅批准的全省烧伤整形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为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烧伤及整形外科专科中心.历经20余年的发展,科室已成为烧伤、整形美容、激光医学及皮肤护理四大专业的专科中心,拥有雄厚的人才、设备及多学科合作优势,与国内外烧伤、整形、美容外科学术界有着广泛联系与实质性合作.  相似文献   
102.
婴幼儿血管瘤病理结构变化与临床演变过程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年龄2个月至11岁。采用HE染色观察各阶段血管瘤的病理特点,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瘤组织中的细胞总数量、微血管总数量和总面积。结果按患儿出生后时间:1~6个月,血管瘤中细胞增殖速度快、排列紧密,微血管数量迅速增加;7~12个月,血管瘤中细胞数量迅速减少,微血管数量减少,但总面积继续扩大;1~3岁,大部分血管瘤组织呈微血管团样,微血管面积最大;3~5岁,微血管数量和总面积均迅速减少;5岁之后,大部分血管瘤消退完成,被纤维脂肪组织代替。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临床演变过程和病理结构变化有密切联系,病理结构变化主导临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吉林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是该院的重点学科.聚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1958年开始治疗烧伤患者,并有专职医师,1978年正式成立烧伤整形科.1993年被评为吉林市医学重点专科.20世纪70年代末科室成功抢救了1例烧伤总面积90%TBSA的患者,90年代初主持研究大张自体皮修复手背深度烧伤,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4.
带蒂联合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肢广泛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 12例肘部、前臂及腕掌部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及碾压伤患者,清创后4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修复,将背阔肌肌皮瓣部分形成岛状,胸背血管蒂通过腋窝,上臂内侧皮下,髂腰部皮瓣部分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皮瓣的蒂部形成皮管,位于腹股沟处,3周后再行断蒂;2例背阔肌肌皮瓣与侧胸皮瓣联合,将胸背动静脉游离出置于侧胸皮瓣内后形成皮管.蒂部位于侧胸上部;6例以巨大胸腹部联合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以脐旁血管及肋间血管外侧皮支为轴,形成巨大皮瓣包绕前臂环形创面.结果 1例皮瓣远端局限坏死2 cm及皮瓣下感染,余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上肢创伤广泛软组织缺损,早期清创,应用带蒂联合皮瓣、肌皮瓣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1 临床资料 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们收治了4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7~33岁.病史最长15年,最短14个月.挛缩瘢痕位于颈前区或颈侧区,按临床分类[1]为Ⅰ度或Ⅱ度偏轻型.  相似文献   
106.
脂肪移植要取得进展,就要深入研究移植后的再血管化[1].我们以腺病毒为载体,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导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然后与颗粒脂肪混合移植,充分发挥MSCs多项分化潜能和HGF强大的血管效应,旨在为颗粒脂肪移植建立新生血管诱导生物组织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7.
瘢痕粘连多见于创伤和烧伤后,不仅影响外观,甚至因粘连影响有关部位的功能.如指(趾)蹼的瘢痕粘连会导致手足功能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邻近小型皮瓣在手指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计54指深度烧伤创面彻底清创后选择不同的邻近小型皮瓣转移修复。结果32例54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指皮瓣静脉回流欠佳肿胀,5指皮瓣下创面清创不彻底致脓性渗出,1指皮瓣转移后该指末端血供差,术后随访4个月~5年,外观满意,功能、感觉良好。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缩短病程,减轻痛苦,疗效满意,只要适应证合适,邻近小型皮瓣是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小创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瘢痕疙瘩不同区域和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结果在瘢痕疙瘩周边部FB中存在细胞周期蛋白E的高表达;而在瘢痕疙瘩中央部阳性表达的FB数量少,8例标本FB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阴性。正常皮肤FB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阴性。经统计学处理,周边部与正常皮肤组及中央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中央部与正常皮肤(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周期蛋白E在瘢痕疙瘩周边部FB中的高表达,不仅可能促进了瘢痕疙瘩的形成,并可能是瘢痕疙瘩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42岁.不慎被10 kV高压电击伤胸腹部、会阴、四肢,烧伤总面积60%TBSA,均为Ⅲ度.患者腹部正中有一8 cm×6 cm的电击伤口,其基底组织炭化.伤后第6天行胸腹部切痂,术中见电击伤口处腹壁全层坏死,保留坏死腹膜并用异体皮覆盖,其余创面行自、异体皮混合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