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的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其生物活性。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各种波谱方法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测定化合物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phomaligol A1(1)、5-(乙酰氧基甲基)呋喃-3-酸(2)、 phomapyrone C(3)、4-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4)、penicillivinacine(5)、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6)、lucidal(7)、dankasterone A(8)、bis-(2-methylheptyl)-phthalate(9),其中化合物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6、7和9具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的活性,化合物5具有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8和9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相当。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海洋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 SCS-KFD03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2.
海南桉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海南产尾叶桉树叶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 5-羟基-7,4′-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Ⅰ)、熊果醇(Ⅱ)、熊果酸(Ⅲ)、β-谷甾醇(Ⅳ)、sideroxylonal B(V).结论 化合物Ⅰ~V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Ⅳ为国内首次由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33.
黄芩苷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以黄芩苷元为主要成分的黄芩提取物SBM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SBM体外对PGE2合成、COX-2酶活性,COX-2蛋白表达、p38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观察给药后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SBM可抑制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PGE2合成、COX-2酶活性及COX-2蛋白表达;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p38蛋白磷酸化;并可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及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结论黄芩提取物SBM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功能、炎症介质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4.
毕赤酵母高效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毕赤酵母的高效电转化方法,为利用毕赤酵母重组表达海洋药物功能基因提供方法基础。方法采用电穿孔的方法把外源DNA转化进毕赤酵母基因组中。通过对毕赤酵母生长状态,电击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当采用对数生长中期的菌体制备感受态细胞、电压为1.5kV、质粒浓度为0.15g.L-1和0.2cm电转化杯时,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为每微克质粒DNA 36个转化子。经抽样PCR鉴定所得到的转化子均为阳性克隆。结论通过对电转化各种条件的优化,获得了高效电转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合成新型芋螺毒素B179,并对其氧化折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芋螺毒素多肽B179,研究了不同的氧化缓冲液、谷胱甘肽浓度、还原型与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比例、以及温度对氧化折叠的影响。结果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可以成功合成线性肽,其氧化折叠产物中主要为含一对二硫键的产物,但还出现了其他副产物,可能是含有分子间二硫键的折叠产物;在高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环境下,折叠副产物更易形成;随着氧化反应温度升高,折叠反应速率加快。结论固相合成法可以有效合成芋螺毒素B179,且不同因素对其二硫键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芋螺毒素的合成及其氧化折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瓜薤胸痹滴丸”中结合硫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氧瓶燃烧法,过氧化氢溶液为吸收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结果 该方法测定“瓜薤胸痹滴丸”中结合硫含量约为9.57 mg/g,回收率平均为99.5%,RSD为1.8%.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高,专属性强,基质几乎无干扰,可用于“瓜薤胸痹滴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海南产麻疯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亚油酸(Ⅰ)、植醇(Ⅱ)、十五烷基醚(Ⅲ)、β-谷甾醇(Ⅳ)、正十八烷酸(V)、亚油酸乙酯(Ⅵ)、苯甲酸(Ⅶ)、牡荆素(Ⅷ).结论 化合物Ⅰ、Ⅱ、Ⅵ均系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8.
芋螺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热带药用海洋生物芋螺产生的芋螺毒素(Conotoxin),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药和新药开发的新来源。近来出现了从芋螺基因组DNA中克隆新型芋螺毒素基因的新方法.因而快速获得芋螺基因组DNA是分离多样性毒素基因、建立基因库及药用芋螺基因资源开发的前提。本研究采用不同的DNA提取方法.从6种芋螺的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分离总DNA,经综合比较,建立了简便快速的提取芋螺总DNA的改良苯酚-SDS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9.
乙酰胆碱受体(AChRs)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膜蛋白,能调节生物体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如:痛觉、认知、记忆、焦虑等.按照对配体敏感性的不同,AChRs分为毒蕈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和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两大类[1].其中nAChRs按照不同分布又可分为肌肉型nAChRs和神经型nAChRs两大类.肌肉型nAChRs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肉神经接头处,主要介导神经肌肉的信号传导,是肌肉松弛药物的作用靶标.神经型nAChRs存在于整个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可介导胆碱能的传出调节,通过激活离子通道引起短暂的离子内流,实现超极化[2-3].nAChRs是由胞外区(配体主要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区构成的跨膜蛋白.跨膜区由5个独立的亚基组成,各个亚基围成中心孔状[4].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nAChRs亚基一共有17种,包括9种α亚基(α1-10),4种β亚基(β1-4),还有 γ,δ,ε 3种亚基.其中α亚基和β亚基可以形成同型五聚体(如α7)或异型五聚体(如α3β2、α3β4等)各种亚型[4].α9α10 nAChR亚型最早是从耳蜗毛细胞中发现的一种重要亚型.最近研究表明,α9α10亚型也广泛分布在白细胞、背根神经节、垂体、皮肤角质细胞和精液中[5].α9α10 nAChR是治疗慢性疼痛的重要靶点,而且还与耳部疾病、肺癌、乳腺癌以及皮肤病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6].虽然对α9α10亚型在相关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还未研究清楚,但该受体亚型已成为目前研究nAChRs相关疾病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与α9α10 nAChR相关的人类疾病进行综述,旨在为这些疾病的诊断、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药物分析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军 《药学教育》2008,24(3):28-29
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内涵与方法,并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分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