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82.
目的 探讨DEPDC1基因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56例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EPD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合临床数据分析DEPDC1表达的意义。结果 DEPDC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7.83±0.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67±0.22),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EPDC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表达率为73.2%(41/56);在DEPDC1高表达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微血管癌栓发生率高。结论 DEPDC1分子表达水平与非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能位于致癌因素最终的共同通路上。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59岁(47~76岁)。10例伴血清AFP升高。镜下均由多角形嗜酸性肝细胞样肿瘤细胞组成,至少表达一项肝样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SALL4、Glypican-3、AFP、Hep Par-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发生肝转移,14例检出脉管癌栓。随访1~82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9.5%,5年总生存率为42.3%。淋巴结转移以及胃肿瘤中无其他组织学类型腺癌是总生存期的潜在风险因素。结论肝样腺癌是胃腺癌的特殊亚型,生物学行为不良,预后差。术前应常规筛查AFP以协助诊断,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根治性手术是获得良好预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UPLC-QQQ-MS)对肝胆疾病患者血浆样本内源性中心碳代谢相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寻找肝胆系统病变的可能特征代谢物及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2人、胆管囊肿患者23人、胆道结石患者19人、肝癌患者45人及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0人,采集血浆样本,进行UPLC-QQQ-MS分析,采用MPP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分析各组间代谢组差异,研究肝胆疾病显著改变代谢通路及可能致病机制。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得到胆管囊肿患者15个、胆道结石患者7个、肝癌患者7个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3个与健康人血浆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并分别富集胆管囊肿患者8条、胆道结石患者4条、肝癌4条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条在体内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结论 根据上述鉴别的差异代谢物和富集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肝脏病变主要影响了机体的能量代谢及氨基酸的代谢与运输,而磷酸肌醇代谢在胆管囊肿、胆道结石、肝癌和肝门部胆管癌中均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术后胆道感染(BTI)评估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从2017年3月到2018年5月入住该院重症医学科的胆道术后患者100例,在术前、术后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浆PCT、CRP水平;术中留取胆汁等微生物培养,根据胆汁培养结果分为胆汁培养阳性组和胆汁培养阴性组,比较各组血浆PCT、CRP水平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胆道术后患者的PCT、CRP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胆汁培养阳性组患者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胆汁培养阴性组患者的PCT、CRP水平,诊断BTI上PCT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胆道术后患者血浆PCT、CRP有上升趋势,胆汁培养阳性患者血浆PCT、CRP上升幅度更明显,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BTI严重程度的判断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使用电子恒温箱加热碘比醇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效果研究,确保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将来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814例)和对照组(n﹦814例)。实验组采用电子恒温箱加热造影剂使其接近人体温度(36℃-37℃)并维持恒温。取出后马上现抽现用,以免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对比剂温度下降而达不到恒温作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接近室温22℃的非离子对比剂常温注射,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对比剂后的舒适度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62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14例,在对比剂浓度、注射速率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组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及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患者的安全性及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霍夫变换(HT)的新算法提高射波刀自动质量保证(AQA)测试胶片影像分析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并探讨胶片图像的扫描分辨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获取9对胶片对AQA模体进行分析测试,首先利用中值滤波对灰度化后的胶片影像预处理,去除噪声干扰;再使用全局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并利用HT提取胶片边缘直线,将胶片图像变换至正确位置;最后利用边缘检测和HT提取出影像中射野投影圆和钨球投影圆的圆心,通过分析同心度最终得到AQA测试的误差分析结果。结果 所有样本分别使用本算法与原软件算法所得等中心误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表明本算法在保证了胶片分析准确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两种方法均不能通过采用分辨率更高的胶片影像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 本算法排除了胶片扫描摆位误差造成的干扰,为射波刀系统AQA工作提供了一种更稳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