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胃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癌复发的11例中,生存期1年内者5例,生存期3年内者4例,生存5年以上者2例;直肠癌复发的10例中,生存期1年内者5例,生存期3年内者3例,生存期5年以上者2例.结论 临床医师应针对不同患者及局部复发灶的大小和浸润范围来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法,以积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2.
72例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和措施。方法回顾我科72例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肠内营养支持7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发生腹泻3例,腹胀6例,胃管阻塞1例,无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肠内营养支持的操作、细致的护理、密切的观察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目康复。  相似文献   
153.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8例胃大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因小肠大部分切除出现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经上述营养支持治疗及随访3年,9例逐渐康复,2例死于营养不良,1例死于继发感染.结论:通过严密、细致、规范、持久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及肠康复治疗,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究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基础护理。观察组(53例):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护理。比较6 MWD、生活质量、不良心脏事件、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6 MWD相比差异不显著(t=0.267,P=0.790),干预3个月后,两组6 MWD均显著提升(t=11.710,P=0.000,t=8.469,P=0.000),且观察组(403.18±62.11)m高于对照组(375.51±68.43)分,差异显著(t=2.180,P=0.032)。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t=1.690,P=0.094),干预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t=14.053,P=0.000,t=8.409,P=0.000),且观察组(47.11±3.16)分高于对照组(42.34±3.28)分,差异显著(t=7.625,P=0.000)。与对照组16.98%的心衰加重、心源性再入院、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脏事...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分析男、女性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前盆腔MRI测量的骨盆及盆腔内软组织指标,探讨其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MRI影像骨盆指标包括骨盆入口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骨盆深度、骶尾骨长度、骶尾骨深度、耻骨联合上下径、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α角、β角、γ角、δ角、θ角、ε角,盆腔内软组织指标包括直肠系膜脂肪面积(MFA)、直肠系膜脂肪占比(MFR)。比较男性(30例)与女性(14例)患者骨盆指标、盆腔内软组织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法分析骨盆指标、盆腔内软组织指标、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T分期、N分期、肿瘤下缘至肛缘距离、肿瘤直径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男性患者骨盆入口前后径[(11.80±0.86)cm]、坐骨棘间径[(9.57±0.76)cm]、坐骨结节间径[(10.15±1.05)cm]、α角[(86.13±6.34)°]、γ角[...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钙周期素结合蛋白(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4例)及预后不良组(58例),选取同期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TC、PD-L1、S100A6BP水平,评估CTC、PD-L1、S100A6B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TC、PD-L1及S100A6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PD-L1及S100A6BP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单一检测高(P<0.05);预后良好者肿瘤直径、CTC、PD-L1、S100A6BP、TNM(Ⅲ~Ⅳ)、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均较预后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Ⅰ~Ⅱ)、低度分化、浸润深度(T1-T2)水平较预后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以层面为导向"六步六窗口法"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 女68例;年龄为(68±12)岁。121例患者中, 72例行常规手术入路设为对照组, 49例行"六步六窗口法"手术入路设为试验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121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无中转开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50±50)min、(150±34)mL、(41±6)枚和(180±16)min、(55±13)mL、(51±5)枚, 两者上述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4, 21.47, 9.42, P<0.05)。(2)术后情况。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次数,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评价长链非编码RNA NORAD在氯胺酮诱发小鼠海马神经元毒性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小鼠海马神经元,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6):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pcDNA3.1-NORAD质粒组(K+NORAD组)、氯胺酮+对照质粒组(K+NC组)和氯胺酮+NORAD+衣霉素组(K+NORAD+TM组)。C组使用正常培养基培养24 h;K组加入40 μmol/L氯胺酮孵育24 h;K+NORAD组先转染pcDNA3.1-NORAD质粒至神经元中, 48 h后加入氯胺酮40 μmol/L孵育24 h;K+NC组先转染pcDNA3.1(+)质粒至神经元中, 48 h后加入氯胺酮40 μmol/L孵育24 h;K+NORAD+TM组先转染pcDNA3.1-NORAD质粒, 24 h后加入内质网应激激活剂衣霉素1 μg/ml孵育24 h, 然后再加入氯胺酮40 μmol/L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 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 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Real-time PCR法测定NORA...  相似文献   
160.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治疗采用手术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方案,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机会,5年生存率低。CAR-T细胞是将应用基因修饰技术制备表达CAR的T淋巴细胞经体外扩增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的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治疗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的研究也在广泛开展。本文就CAR-T细胞的原理、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靶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