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PD组、TGF-β1 25 ng/μl组、TGF-β1 50 ng/μl组、TGF-β1 100 ng/μl组,阿扑吗啡(APO)旋转诱导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免疫组化检测黑质部络氨酸羟化酶(TH)、CD11b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TGF-β1、Smad3蛋白表达。体外培养新生乳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分为空白组、LPS组、TGF-β1 2 ng/μl组、TGF-β1 5 ng/μl组、TGF-β1 10 ng/μ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WB检测细胞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D组APO诱导圈数显著升高,血清中TNF-α、iNOS水平显著升高,黑质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升高,黑质部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PD组相比,TGF-β1 25、50、100 ng/μl组APO诱导圈数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NOS水平降低,黑质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黑质部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空白组相比,LPS组小胶质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D11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LPS组相比,TGF-β1 2、5、10 ng/μl组小胶质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D11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外源TGF-β1可抑制PD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发挥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NER) X PA基因启动子A357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变化与膀胱癌的相关性,以期为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方法选择2003年2月到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98例,另取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 SNP 位点多态性检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Taqman 分析。结果对照组 A /A 、A /G 和 G/G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6.7%、35.0%和38.3%,膀胱癌患者中 A /A 、A /G 和 G/G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4%、28.6%和48.0%,两组 G/G 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A /A 和 A /G 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X PA 基因启动子 A357G SNP 位点 G/G 基因型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 PA 基因启动子 A357G SNP 位点 G/G基因型与膀胱癌易感性密切相关,对膀胱癌的早期筛查、肿瘤分级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业困难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它不仅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浪费了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短期(12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期(24个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血脂复常率、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血小板聚集率,评价疗效;同时记录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脂复常率为90.5%、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率为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69.0%(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率为19.0%,与对照组的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1.4%,与对照组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且长期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与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无显著差异,因此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红花苷对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前额叶皮层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SD-95)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 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西红花苷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Aβ_(25-35)处理组(Aβ)。Aβ_(25-35)+西红花苷组(Aβ+crocin)。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右侧脑室注射Aβ_(25-35)建立AD大鼠模型,Aβ+西红花苷组从次日开始每天于固定时间腹腔注射西红花苷(40 mg/kg),连续注射14 d。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前额叶皮层PSD-95、BDNF、Trk 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组逃避平台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 0. 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 0. 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 0. 01)。与Aβ组比较,Aβ+西红花苷组逃避平台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 0. 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 0. 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 0. 01)。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β组海马PSD-95、BDNF、Trk B的表达显著性减少(P 0. 05);与Aβ组比较,Aβ+西红花苷组PSD-95、BDNF、Trk B的表达明显增加(P 0. 05)。结论:西红花苷可以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增加前额叶皮层BDNF和Trk B的表达,使学习记忆相关蛋白PSD-95的表达增加,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洛阳医专学生性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性健康教育一直没有广泛开展,性问题在广大青少年面前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多人因此产生心理困惑,甚至误入歧途。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我们于1997年12月对我校3个年级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5、1996‘1997年3个年级12个班共673人,男生369人,女生304人。其中一年级232人(男148人,女84人),二年级221人(男113人,女108人),三年级220人(男108人,女112人)。调查不记姓名,不记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脒和精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抗酶(AZ)表达的影响,及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外源多胺(溶于0.9%NaCl)皮下注射雄性SD大鼠(180~200g),进行部分肝切除(PH)诱导。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PH后大鼠再生肝中AZ基因转录量和蛋白表达量的分析。结果对照组完整肝脏(PH后0h)中,AZ基因转录量、蛋白表达量较低,PH后均快速升高,3h达到峰值,5h出现明显下降,7h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外源多胺处理后,两种剂量精脒(0.03mg/kg和0.15mg/kg)和精胺(0.06mg/kg和6mg/kg)处理组AZ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低剂量处理组远远低于相应时间点高剂量处理组。精胺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作用时间更持久。结论外源多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AZ mRNA及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而精胺的作用较强,精脒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收集并评价文献,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rhEPO治疗组与对照组HIE患儿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OR=0.60,95%CI:0.18-1.98),但rhEPO治疗组脑瘫(OR=0.41,95%CI:0.17-0.99)、智力低下发生率(OR=0.37,95%CI:0.18-0.75)下降,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WMD=2.80,95%CI:1.72-3.88)、发育商(DQ)评分(WMD=11.65,95%CI:6.97-16.34)明显提高,且在亚组分析中重度患儿改善尤甚。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hEPO可改善HIE患儿神经系统预后,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对此结论的推广仍应谨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