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在胃癌组织、胃癌区域淋巴结及正常胃黏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96例,胃癌区域淋巴结96例,正常胃黏膜60例,全部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并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表达增加,随临床分期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而明显增强(P<0.05或P<0.01).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有转移淋巴结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P<0.01).胃癌患者生存期≥5年组MMP-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组(P<0.01).结论 MMP-2的表达差异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MMP-2对胃癌侵袭转移的预测、预后评估及指导合理的综合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2.
六味地黄汤对糖皮质激素肾阴虚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糖皮质激素制备肾阴虚动物模型,并随机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六味地黄汤组。给药后测定小鼠的体液免疫,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六味地黄汤组肾阴虚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以及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提高肾阴虚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小鼠巨噬细胞源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和志贺毒素B亚单位(Shiga toxin B subunit,STxB)与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VP1融合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肌内注射pcDNA3、pcDNA3/MDC、pcDNA3/STxB、pcDNA3/VP1、pcDNA3/MDC-VP1和pcDNA3/STxB-VP1,每3周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20d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VB3中和抗体,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取脾脏制备脾细胞,用CCK-8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其余小鼠用10LD50的CVB3攻击,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pcDNA3/VP1、pcDNA3/STxB-VP1和pcDNA3/MDC-VP1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除pcDNA3/STxB-VP1组外,另两组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第3次免疫后,pcDNA3/MDC-VP1组平均抗体滴度和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高于pcDNA3/VP1(P〈0.05)。病毒攻击后,pcDNA3/MDC-VP1组21d生存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pcDNA3/STxB-VP1组抗体滴度和生存情况与pcDNA3/VP1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融合基因疫苗pcDNA3/MDC-VP1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提高了小鼠生存率,免疫效果优于pcDNA3/STxB-VP1。  相似文献   
34.
四种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消毒不彻底经常引起创伤、外科手术感染等。本试验观察了乙醇、碘伏、新洁尔灭和来苏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 2)、白细胞介素15(IL 15)基因对柯萨奇病毒(CVB3)VP1DNA疫苗诱导 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该疫苗在小鼠受到致死量CVB3攻击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4~6周龄Balb/c小 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并分别肌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pcDNA3、pcDNA3 VP1、pcDNA3 VP1加pcDNA3 IL 2和pcDNA3 VP1加pcDNA3 IL 15,每周注射1次,共3次,每次免疫后第6天取血清,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 CVB3中和抗体,3次免疫后用800TCID50CVB3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果:pcDNA3 VP1、pcDNA3 VP1加pcDNA3 IL 2、pcDNA3 VP1加pcDNA3 IL 15组均诱导小鼠产生了中和抗体,抗体滴度 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病毒攻击后,各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DNA3 VP1加pcDNA3 IL 2、pcD NA3 VP1加pcDNA3 IL 15组较其他3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IL 2、IL 15基因对CVB3VP1DNA疫苗诱 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相关基因,以指导疾病的早期诊断、远期预防.方法 检测参与冠心病(CAD)发生发展的基因,通过搜索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收集来自不同大洲的CAD患者的血液样本基因表达研究.对各大洲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NC)之间的基因表达的比较分析,确定不同大洲CAD患者和NC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普通集合(DEGS).对差异表达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共同的PPI网络.了解其在CAD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 基因库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CA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分别有575个,868个和476个基因被确定为重要的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在三个不同大洲发现24个基因与CAD相关,6个与早起CAD或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基因.在PPI网络中重要的枢纽蛋白,包括IRF4(阶=23)、PLAUR(阶=17)和hist1h2ae(阶=15).结论 忽略民族、种族、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差异,这种检测方式可以为了解CAD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监测手段,并推动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IL-2与GM-CSF两种细胞因子对pcDNA3/MDC-VP1 DNA疫苗免疫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pcDNA3组、pcDNA3/MDC-VP1组、pcDNA3/MDC-VP1与pcDNA3/hIL-2混合注射组、pcDNA3/MDC-VP1与pcDNA3/mGM-CSF混合注射组,每组10只.每3周接种1次,共3次.每次接种后的第20天眼眶采血,用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pcDNA3/MDC-VP1+pcDNA3/mGM-CSF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有增强.结论:GM-CSF作为本疫苗分子佐剂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优于IL-2.  相似文献   
38.
39.
40.
尸食性蝇类因具以腐败动物质为孳生物的特殊生活习性,常可为凶杀案或无名尸案的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断提供有利的线索.双翅目的丽蝇(Calliphoridae)和麻蝇(Sarcophagidae)是最早出现于腐败尸体的蝇类,麻蝇族亚麻蝇属的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是我国夏秋季节广布型的优势蝇种,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法医昆虫学上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