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对比,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4月同时行DSA与CTA检查的临床脑血管病患者398例。采用NASCET标准,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分别对398例共796条椎动脉进行CTA与DSA测量,以远心端椎动脉作参考,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价值,用卡方检验评价CTA与DSA检测椎动脉斑块的差异有否显著意义。结果:①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阴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6%,93.9%。②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3%,82.1%,100%。③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50%向心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100%,100%,99.5%;CTA诊断<50%偏心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3%,98.1%,79.4%,97.9%。阳性预测值较低与DSA假阴性有关。④CTA检测椎动脉斑块较DSA有显著差异,χ2=27.26,P<0.05。结论:CTA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对偏心性狭窄和斑块的评估能力优于DSA,是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CT检查中应用低剂量CT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成人头部外伤患者138例,行常规CT扫描后,对包含病变并且无部分容积效应影响的层面再行75%和50%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分,采用FriedmanM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cNemar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不同剂量组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Ⅰ组与常规剂量组间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低剂量Ⅱ组与常规剂量组间CT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低剂量Ⅱ组与常规剂量组CT图像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对于头部外伤CT检查病例,可应用75%剂量水平进行低剂量扫描,而50%剂量水平尚不可应用。  相似文献   
53.
随着64排VCT进入临床,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如何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用量,进而降低造影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关于成像技术。以往均采用test bolus法测定扫描延迟时间,需要使用20ml造影剂.由此增加了造影剂用量。本文利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对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直接进行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我院121例test bolus法64排V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的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160 mm×0.5mm),采用智能自动触发技术。对比剂用量为80~90ml(碘海醇350)。分别由2位专业医生测定肺动脉干层面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CT值并评价冠脉质量,冠脉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同时评价辐射剂量。结果: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01±57)HU,(397±49)HU,(331±31)HU。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共检出肺感染伴胸腔积液4例,肺癌1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心房粘液瘤2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2例。本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2±2.1)mSv。结论:本扫描方案可得到高质量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图像,对比剂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较低。适用于急性胸痛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55.
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 ,但它是最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急诊。其死亡率分别是 :1天3% ,1周62% ,1个月80% ,1年95% ,但经治疗后的10年生存率达40 %~60%。因此早期诊断极为重要〔1〕。1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6年间具有完整病历CT资料的主动脉夹层14例。男12例 ,女2例。年龄48~72岁 ,平均56 6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或上腹部疼痛者12例 ,伴低血压休克1例。无症状偶然查体发现者2例。病程从4小时到3个月不等。全部有高血压病史。本组14例均经临床及CT确诊 ,4例经彩超或MR核诊。CT检查采用Syte…  相似文献   
56.
<正>病例1,男,31岁。车祸致左侧股骨干骨折入院,入院1 d后患者出现发热并呼吸困难,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浅淡磨玻璃影,并小叶间隔增厚,形成马赛克样表现,结合病史,考虑肺脂肪栓塞可能,补充临床查体发现皮肤粘膜细小瘀斑,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血沉明显增快,符合脂肪栓塞综合征,经激素及支持治疗半月复查胸部CT两肺病灶大部消失,仅残留少许索条影。见图1。图1 两肺多发斑片状浅淡磨玻璃影,并小叶间隔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